沖繩戰役2600人遺骨仍未尋獲 美軍基地從舊戰場挖砂遭批褻瀆

日本沖繩在日前舉行戰後80週年罹難者的追悼儀式。1945年美軍的「鐵之暴風」登陸作戰,3個月奪走20多萬人性命,至今仍有2600人的屍骨散落在南端的土地尚未被尋獲。而正在北端邊野谷海灣興建的美軍基地,填海造地所需的砂石卻是從南端的土地挖取,引來褻瀆罹難者的抨擊。

日本沖繩縣23日舉行了沖繩戰役結束80週年罹難者的追悼儀式,首相石破茂、知事玉城丹尼、國會參眾兩院議長、以及遺族等各界人士,總計有4000人出席。

1945年3月26日,美軍的「鐵之暴風」登陸作戰,到6月23日日軍司令官牛島滿等人自盡為止,3個月的戰事奪走20多萬人性命,是太平洋戰爭最慘烈、血腥的一役,半數死者都是平民百姓,甚至是學生、兒童,有些還是在軍方的強迫下自殺。歷史學者指日本皇軍,當時為了保衛本土而犧牲了沖繩。

(資料照/美聯社)

系滿市摩文仁的和平祈念公園是當年美日雙方戰鬥最激烈的戰場。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表示,把平民被捲入戰爭的真實情況與教訓持續不斷地傳承下去,是他們每一代人的使命。

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表示,「沖繩戰役的實情與教訓,透過戰爭倖存者的故事保存了下來,並獲得無數研究的驗證。沖繩人的根以及我們對和平的永久渴望,就在於此將沖繩精神的真相與教訓,傳遞給未來的世代是我們當前所有人的使命。」

1995年落成的和平祈念公園,「和平之礎」屏風狀石碑群刻有所有死於沖繩戰役者的名字,朝鮮、台灣殖民地的徵兵以及美軍部隊也包括在內,是全球唯一沒有國籍、人種、敵我之別的戰爭紀念碑,以突顯戰爭的悲慘和無意義。

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,「反思沖繩所蒙受的嚴重創傷,讓我們再度正視戰爭的愚蠢與悲劇,致力於建造一個和平與繁榮的沖繩是我們國家重要的責任。」

(圖/美聯社)

戰後沖繩還一直被美國佔領,直到1972年才回歸日本,足足比其他的領土晚了20年。有鑑於沖繩在太平洋安全的戰略重要性,美軍一直在當地部署重兵,除了防衛日本之外,也方便在南海與中東執行任務。

沖繩島的面積僅占日本國土總面積的0.6%,但美日安全協議的5萬美軍絕大部分都駐紮在沖繩,7成的軍事設施都在這裡。

回歸日本53年之後,沖繩人仍承受美軍所帶來的負擔,以及噪音、汙染、飛機事故和犯罪等問題,像是美軍遺留的2000噸未爆彈還有待清理;20多萬罹難者仍有2600人的屍骨尚未被找到,深埋、散落在島上南端的土地。

日本首相石破茂說:「由於美軍基地的集中,沖繩人持續蒙受沉重負擔,我下定決心要減輕沖繩的重擔。」

戰亡者遺骨收集中心主管松川滿表示,「每一個人都同意,這就是戰爭驚人的後果。在這個地區人的骨骸持續被發現,真是很驚人,這永遠不會結束的,就算經歷100年也不會結束。」

正在沖繩北端邊野谷海灣興建的美軍基地填海造地所需的砂石,卻居然從灑有戰亡者鮮血的南端土地挖取,引來褻瀆罹難者的抨擊。

搜尋戰亡者遺骨義工具志堅隆松表示,「就連那些訓練良好、為天皇奮戰到死的日本兵,當他們面對死亡的那一刻,他們說的不是『天皇萬歲』,他們最後的話是『媽媽』,我相信他們想要回到自己母親身邊。」

除此之外,日本當局因應「台灣有事」、「釣魚台爭議」在南西諸島進行的防衛工程,也再再加深了沖繩縣民的不安。

搜尋戰亡者遺骨義工具志堅隆松說:「戰爭80年後我的想法是,世界某些地方還有人在打仗,像是在烏克蘭、加薩。」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