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林花生田莢腐病嚴重 農改場推木黴菌增果莢健康率

雲林縣花生種植面積一年都超過1萬公頃,佔全台70%,但近年受氣候變化與短時間強降雨等因素,導致田間花生莢腐病情況嚴重,而且並無有效的防治藥劑。為此,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經技術研發新型微生物,能讓花生果莢健康率從6成提高至8成5,希望能透過推廣花生災損防治。

近年氣候變化大,常碰上短時間強降雨,造成許多田間花生莢腐病情況嚴重,但卻一直沒有效藥劑防治。為了改善這樣情況,農業部台中區農改場透過技術研發木黴菌,希望能減少花生農損失。

雲林花生農民許先生說道,「比較容易積水地方,只要莖泡水就無法喘氣,花生就會腐爛掉。」

農業部台中農改場研究員陳俊位說明,「木黴菌可以幫助根性發以外,它可以耐淹水逆境,也做過學理驗證,提升植物抗淹水問題,它也會幫助磷肥吸收,能針對低溫寒害提升抗逆境效果。」

農改場表示,以木黴菌透過拌種子、混合培養土育苗或當肥使用,可以幫助開根。以技術移轉方式與業者產官合作,經試驗使用一個月後,能夠大幅提升花生果莢健康率。

興農公司營業處處長楊金璋指出,「一般農民慣用方法防治方式,它的果莢健康率約6成左右。可是我們的特根生,如果田間有放水流使用,這樣到採收前,這一區播種後已經74天了,調查結果是大概有85%健康度。」

農改場就說,田間土壤常會碰上作物生育不良或連作障礙等問題,過去花生莢腐病是複合性病害感染,現在能透過木黴菌提升植物抗禦能力、增加生長,希望透過觀摩會讓更多農民參與,減少農作損失、增加收益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