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在明高票當選南韓總統 台海立場引關注

南韓總統大選結果揭曉,由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高票勝出。但南韓政治與社會的高度分裂與政治板塊的對峙,未來該如何穩定政局、弭平對立,還有外交政策又要如何拿捏?連線常駐首爾的公視國際記者楊虔豪,來聽聽他的現場觀察。

南韓總統大選結果出爐,如外界預期及民調預測,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擊敗國民力量的金文洙,順利當選總統。

李在明拿下了1700多萬票,突破了2012年朴槿惠獲得的1500萬票,成為史上拿下最高票的總統;但是就得票率來看,李在明並沒有過半。

如果把李在明與權英國2位進步派候選人的得票率相加是50.4%,把金文洙和李俊錫2位保守派候選人相加則是49.5%。也就是說,李在明並沒有壓倒性勝利,反而是處於保守與進步派55波的局面。

另外,各地候選人得票領先分布地圖顯示,藍色區域為李在明領先地區,紅色區域為金文洙獲勝地區,本次大選形成東半部與西半部的對立態勢。儘管金文洙在東半部地區佔有優勢,李在明在該區域的得票率,都較上回選舉成長2至3%。

從得票率和地區分布都可以看到明顯的政治對立,所以李在明接下來得嘗試傾聽或接納對不同立場的民意,才能夠緩解衝突。

這回選舉,很多台灣閱聽眾都關注李在明若當選,他的外交路線和對台灣的態度會是如何。

去(2024)年被問及,要怎麼面對兩岸關係,李在明曾經表示,「對中國說謝謝、對台灣說謝謝,不要介入紛爭」。

而這回選舉最後關頭時,他接受《時代》雜誌的專訪,被問到當台灣被中國入侵時,南韓會不會提供支援?李在明則回應,「只有當外星人入侵地球時,他才會思考這個問題」。

李在明主張務實外交政策,儘管他給人較為親中、親北韓的印象,但在這回選舉中表示,將鞏固韓美同盟,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多邊關係。

而在上週,公視國際記者楊虔豪訪問李在明外交安保政策總指揮、外交官出身的國會議員魏聖洛,若中國入侵台灣,美國出動駐韓美軍並要求南韓協助時,李在明的立場為何?魏聖洛對此議題做出回應。

南韓總統府新任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5月28日說:「但對我們而言,若台灣與中國,整個台灣海峽出現狀況,對地域政治的和平安全會產生危害,也會讓很多國家牽扯進去,我想我們該努力讓這種情況不會發生。」

今(4)日李在明正式就任總統後,魏聖洛被任命為總統府國家安保室長。

面對台灣問題,魏聖洛不願正面回應,但在接受中國記者提問時,卻花費相當長時間,表達希望讓韓中關係復原並恢復過往合作。

在美中對立的國際情勢下,李在明規劃的務實多邊外交政策能否順利推行,有待持續觀察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