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讓視障人士也能感受名畫之美,英國1名視障鋼琴家兼作曲家特地找來其他音樂專業人士,並且跟音頻環繞技術公司合作,為世界名畫量身打造專屬音樂。像是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)的《蒙娜麗莎》(Mona Lisa)、孟克(Edvard Munch)的《吶喊》(The Scream),還有莫內(Claude Monet)的《睡蓮》(Water Lilies),經過音樂創作人的洗禮,就好像從畫紙上躍動出來。
英國視障鋼琴兼作曲家戈德因為黃斑部病變,視力損傷,他之所以發想這個名為「鉅作之聲」的音樂企劃,是因為自己在欣賞畫作時,沒辦法看清細節。
戈德說:「每當我前往美術館,對這些畫都無法有全面的感受,因為我看不到太多細節,這很困擾我。」
戈德找來英國BBC旗下的音樂創作團隊「新廣播音樂工作室」合作,並結合杜比音效環繞技術,透過音樂與特效將視覺可及的藝術元素,轉化成「用聽的名畫」,像是達文西作品《蒙娜麗莎》那一抹神祕微笑,不過戈德覺得最有感覺的是莫內印象派名作《睡蓮》。
新廣播音樂工作室作曲家瓦丹德表示,「我們覺得這樣很好玩,就是把音符轉化成水滴聲,同時保留著它的韻律。」
柔和夢幻琴聲搭配水波的音律,要重現印象派畫作的平靜與柔美。至於孟克作品《吶喊》,則是透過沉重的琴音,營造焦慮的氛圍。
RAK錄音室混音師葛雷斯菲德介紹,「我打造來回擺動的元素,有種不安定、搖晃的感覺,就像畫中的扭曲線條,能跟這幅畫進行對話是很棒的事。」
用全新角度欣賞並理解一幅畫,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全新體驗。而這個企劃所得,也將全數捐給英國皇家盲人協會。
英國皇家盲人協會代表史賓克斯認為,「當人們親身體驗這個過程,並逐漸建立起對它的理解時,我認為這將激發出興趣與熱情。」
透過環繞音效科技,人們被包圍在一個無形的3D音場之中,人與名畫藝術品之間彷彿又多了一座新的橋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