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多變,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最新公告,又列出20條豁免清單,包括智慧型手機、筆電、半導體製造設備、晶片等產品都入列,而且可以回溯到美東時間4月5日凌晨,報關時免收10%關稅。
市場預期可為仰賴全球供應鏈的蘋果、輝達等科技公司解套,而蘋果供應鏈中,台廠就有台積電、鴻海、大立光、和碩、緯創等。
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表示,「這些東西大部分現在都是進口,那因為工廠可能是在中國大陸或者東南亞,當然供應商很多都是台灣廠商,如果現在對這些產品課高關稅,那一定會調漲價格,我想對美國人民來說應該受不了,對台灣相關供應廠商來說當然是好消息,他們可以暫時鬆一口氣。」
然而行政院經貿辦態度保留,指出未來美國是否會依據國家安全需要,對半導體或ICT相關產品進行調查、課徵關稅尚有待觀察,會持續密切關注。
外媒也認為這項關稅免除有可能只是暫時性的,而川普隨即表示,美國時間14日會提供半導體關稅議題的「答案」。
記者問道,「想請問有關半導體關稅的決定?」
美國總統川普回應,「我週一(4月14日)再給你答覆。我們週一會有非常具體的說明,我們國家正在賺進大量稅收。」
同時中國對美國關稅做出反擊。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重訊,宣布調整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,代表只有在美國製造生產的晶片會被中國課徵125%關稅。預估使用美國製造晶片、且在中國市場擁有可觀銷售額的「英特爾」及「德州儀器」會是第一波受衝擊業者;台廠則因此有望迎來轉單效應。
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表示,「就算在美國設計,但是在台灣做晶圓製造,還是會視為是台灣的半導體製造,或者Made in Taiwan,所以換句話講,是對台灣在晶圓製造這方面,可能有相當大的優勢。」
專家指出,未來美國廠商若希望降低關稅負擔,可能須依賴台灣的晶圓代工廠;不過中國目前主推中國製晶片,研判仍會優先以自家廠商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