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今(25)日掛牌成立,將籌備台灣第2座國家級美術館。有別於第一座設立在台中的國美館,以現代、當代美術史的綜合型美術館為主,台南國家美術館專責近現代美術發展,將以西元1895年到1960年近現代台灣美術作品為主軸,像是陳澄波、黃土水等大師創作,未來都能在館內看到。
拉下紅布,台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掛牌,將籌備國內第2座國家級美術館,未來常設展會以1895年到1960年,近現代台灣美術作品為主軸,包括陳澄波、郭柏川、郭雪湖等等台灣美術史上的大師級作品,都有機會看到。
文化部長李遠表示,「在日本殖民時代的台灣年輕藝術家,他們都有一個志氣,認為說,雖然我們被日本殖民,但是我們仍然要走出一條,我們自己台灣藝術家的路。」
陳澄波孫子陳立栢提及,「不能沒有一個近現代美術館,因為近現代美術館在全世界,所有的文化大小國裡面,它都是一個民族標誌性的主要重要館設。」
籌備處成立也推出首檔重要展覽,帶領民眾了解台灣近現代美術歷經不同文化後,發展出的獨有特色,展場可欣賞到陳澄波從未曝光的作品「南海普陀山」,也有雕塑大師黃土水的「甘露水」。
策展人白適銘教授指出,「展覽從19世紀中期,一直到戰後這150年以上的時間,梳理了八大子題。」
文化部表示,台南國美館定位在專責台灣藝術史的國家美術館,過去第一座設立於台中的國美館,是現代、當代美術史的綜合型美術館,兩者還是有區隔。也因國美館開館30多年,館藏空間有限,未來新館成立可適度減輕國美館典藏、展覽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