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達成2050淨零轉型目標,行政院會今(5)日拍板通過「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」,針對屋頂面積1千平方公尺以下的私有建築,獎勵每千瓦3千元,每案最高可以有30萬元補貼。不過環團建議,除了補貼之外,政府應該成立屋頂光電輔導團,來協助地方建置以及營運。
一片片太陽能光電板整齊劃一,台北信義新城社區頂樓從2019年裝設太陽能光電板,至今已經過了5年,大多數的住戶都樂見綠能走進社區,意外收穫是過去困擾的漏水問題也解決了。
信義新城社區前主委陳有鵬表示,「頂樓的熱跟漏水的問題是很難解決,我們有了這個太陽能以後,這2個問題都解決了,對於綠能發電,環保也有幫助。」
為了達成2050淨零轉型目標,行政院會5日拍板通過「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」,將針對屋頂面積1000平方公尺以下的私有建築物,獎勵每瓩3000元,每案最高30萬元。
地方政府可以加碼獎勵,提升設置誘因,預計全程4年投入40.8億元,可創能1200MW,帶動720億元投資額。
經濟部能源署長游振偉表示,「1000平方公尺以下的小屋頂,每瓩3000元的獎勵金,在執行過程當中,我們也注意到要簡化申請程序,經濟部也會準備好申請範例,提供給地方政府來做參考。」
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則表示,「今天六都都贊同這樣的計畫來執行,而且覺得說這樣推動,其實對整體的電網韌性是有幫助,只是說在執行細節上要再去做溝通。」
政府推動屋頂型太陽光電,內政部配合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》日前已宣布,針對新建、增建及改建的建築物達1000平方公尺以上者,強制在屋頂安裝太陽光電。環團則建議,政府應成立屋頂光電輔導團,協助地方建置及營運。
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建議,「很難光是靠補助的經濟誘因,就讓更多的屋頂可以蓋上光電,很多社區他們都會跟我們說,他們不知道怎麼評估自己的屋頂,更重要的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麼找可以信賴的廠商,因為廠商也的確良莠不齊。除了補助之外,還有很多的工作,其實需要一起配套。」
吳心萍認為,應該要求每個縣市都輔導出1、2個成功案例,讓民眾看到實際案例,才會增加投入意願,進而讓綠能逐步走進生活日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