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間鄉新民村列南投焚化廠選址 農民憂環境污染影響作物

中央補助南投縣垃圾外運處理20年將在2025年到期,南投縣垃圾問題迫在眉睫,縣府日前宣布焚化廠優先選址地點,位於名間鄉新民村1處國有地。當地農民擔心空污影響作物;鄉公所希望公布完整科學數據再來選址;環保局則說最晚1個月內就會召開說明會,積極與民眾溝通。

一整片農田,有木瓜、紅龍果、也有水稻田,南投縣政府20日宣布,名間鄉新民村外埔段這1處國有地將成為焚化廠優先選址地點。未來可單日處理700噸垃圾,以BOT模式興建營運,消息一出,在地的果農感到憂心。

果農陳先生說:「會不會有廢水、空污問題,因為這一般都非專業,一般農民或住家村民都不知道,到底會不會影響也都不知道,所以會擔心。」

縣府表示,選址地點有6處,包含名間、竹山、南投市、草屯和國姓5個鄉鎮市,其中以新民村這處地點,同時符合法令、交通、面積完整性、環境敏感點、土地取得相對容易等條件。

但名間鄉長認為,當地以農業為主,轄內更種植2169公頃的茶葉為國內主要茶葉產區,焚化爐燃燒後氣體排放的風場、懸浮粒子分布圖都沒有公布,應該暫緩選址。

南投縣名間鄉長陳翰立認為,「未來的懸浮粒子,它飄浮的影響,你分布圖都要出來嘛。他們沒有在做完整的環境評估報告以前,我們的立場就是,你的前置作業都還沒有夠,我希望說選址再暫緩。」

南投縣環保局表示,焚化廠會以最高環保標準興建,公布優先廠址後,最晚1個月內提出污染物擴散模擬範圍,在地方召開說明會公開科學數據,並且不限場次,直到當地民眾解除疑慮為止。

南投縣環保局長李易書表示,「包括污染物的排放、擴散的模擬,還有它實際影響的範圍會在哪裡,我們會用科學的數據跟模擬模式去做最後的推斷。到時候我們會把這些數據整理起來,希望可以針對影響範圍,去跟村民做報告。」

縣府強調,廠址所在地村里未來每年回饋金最高1億1567萬元,在達成多數民眾共識後才會推動,預計2027年招商,2028年興建,2030年完工營運。但若充分溝通後地方還是反彈,將會考慮其他地點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