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蘭聖母山莊步道引觀光人潮 登山口設計數器掌握人流

宜蘭礁溪鄉聖母山莊步道爆紅後,每年吸引約16萬人次朝聖,假日每日突破千人上山,也影響當地環境、衝擊旅遊品質。台灣山盟公益協會近期捐贈雙向人流計數器,設置在步道登山口以利人流統計,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希望藉此能掌握人流,作為未來步道管理的參考。

宜蘭聖母山莊步道,因山頂山峰翠綠,且層層堆疊,如同抹茶,而得名「抹茶山」,近年爆紅後,吸引不少遊客,但同時也帶來環境問題。

民眾說:「人很多,可能會亂丟垃圾這樣。」、「很多亂丟垃圾那當然是不妥,所以上山我們都會自己把垃圾帶下來。」

人潮增加、山區垃圾增多,林業署每年僅編列約400萬元給社區巡護,維護聖母山莊等9條步道,經費怎麼妥善分配成了問題。 

隨手把帶到山區的垃圾打包帶走,才能維護環境永續,但人潮多,不能保證人人都有公德心。

根據林業署粗估,抹茶山每年平均每天入園450人次,一年約16萬人次,是否限制人流,維護環境以及旅遊品質,各界尚無共識。

不過要限制人流,精準掌控數據就很重要,台灣山盟公益協會近期捐贈紅外線人流計數器,放置在聖母山莊步道登山口, 盼精準掌握人流數據。

林業署宜蘭分署森林育樂科長洪福順認為,「可能會按這個人數會去觀察說,大概抹茶山它比較適合的遊憩數、人數大概是多少,目前還沒有說一定會怎樣去管制人數。」

過去聖母山莊步道的人流數據,都仰賴志工概略統計,並不精準,如今有了新設備,林業署表示,有了這項設備,就可以精準分配維護經費,在人多的步道多投入經費。

至於未來是否藉此數據限制上山人流,林業署表示會先藉由數據觀察,聖母山莊步道適合的遊憩人數是多少,但目前還沒有管制上山的規劃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