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師大研究部落歌謠 孩童學唱古謠尋文化復振之路

台師大2013年起,轉錄1967年民歌採集運動的錄音帶,由民族音樂所師生帶回部落,翻譯歌詞、尋找歌者、研究分析,2020年開始出版,至今公開260首歌謠。校方今(17)日發表第7和第8張專輯,有卑南族的孩子跟著曾祖父的錄音、學唱部落古謠,找到母語文化復振的路。

演唱卑南族歌謠〈我們去放牛吧〉,知本國小5年級的高鼎鈞毫不怯場、中氣十足,這首講述青少年到牧牛領域,和其他牧牛朋友遙望,大聲對唱的傳統歌謠,57年前就是由高鼎鈞的曾祖父所唱。

台東知本國小學生高鼎鈞說:「都有在學校練習,然後老師就會給我曾祖父的歌,然後我就會去聽,因為我發音不正確的時候,去學他的唱腔、轉音。」

世代傳承的實現,從台師大2013年起,轉錄1967年民歌採集運動的錄音帶出現契機,民族音樂所師生帶回部落,翻譯歌詞、尋找歌者、研究分析,並從2020年開始出版,至今公開260首歌謠,最新出版牡丹排灣族以及卑南族,尤其卑南族專輯包含了5個部落。

台東卑南鄉下賓朗部落范宏宇表示,「其實同一首歌然後都會有不一樣的旋律,跟不太一樣的尾音跟歌詞,各個部落的個性就很明顯,在歌謠裡面的旋律會出現。」

屏東牡丹鄉牡丹部落張恩佑說:「我們學習到的是另外一些歌,可是這些遺失的之後有出版,之後有一個教科書在,讓我們可以記錄起來,然後這樣一起去學習。」

出席發表會的年輕歌者們說,透過音檔和音樂素材分析,更理解以前長輩唱法與生活經驗。

在小學任教的原住民老師說,這一代的母語斷層和流失嚴重,歌謠的找回,是幫助孩子找到和母體文化和母語連結最快的一條路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