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「扛茨走溪流活動」 體驗先民遷村過程

認識台江住民百年前對抗水患的歷史,體驗早期庄民互助扛茨遷村的過程。台南市文資處與台灣歷史博物館、溪南寮興安宮28日舉辦「扛茨走溪流活動」,吸引上百位民眾參與。

上百人同時出力,把這座數公噸重的竹籠茨給扛起,這是安南區先民曾經的生活場景。

為了和大自然共同生活,保護自己的家與財產,先民就這樣扛起了茨、走過溪流搬家,28日這場活動也吸引上百位民眾參加。

參加民眾說:「感覺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的活動,感覺真的很重。」

參加民眾說:「以前有扛的時候我就有扛了,所以這個體驗就是說大家團結, 不然這間房子這麼大怎麼扛得起來。」

從溪南寮興安宮到水橋松王公舊厝地全程2公里,雖辛苦卻是珍貴的體驗與文化傳承。

扛茨走溪流是台江曾文溪流域聚落的特殊生命經驗。

過去早年曾文溪經常氾濫成災,居民在避水而居、順水而生的生存條件下,取材當地材料,利用竹子及茅草發展出「竹籠茨」建築工法,同時也反映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,展現人與大自然共生的智慧。

台南市長黃偉哲提及,「現場我們有看到一些小朋友,我們爸爸媽媽可以跟他解說過去我們祖先生活情況,跟實際面對大自然的情況,所要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所做的努力。」

手工打造的竹籠茨,已經由台南市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,而第1屆扛茨是2018年由台史博帶領溪南寮及地方庄頭發起,到現在已邁入第4屆。

除了扛茨體驗,也安排在舊堤防上進行「尋找舊厝地」導覽,透過此項活動的溯源與傳承,成為真正可被回溯與經驗的地方史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