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川強震/能登災區位移最多3公尺 地震主因疑為活斷層、地下水

日本發生大地震,根本原因備受外界關注。除了沿岸有多達4個活斷層外,還有3年前專家提過的地下水問題。至於這次的地震海嘯,雖然沒有造成太嚴重的破壞,但日本的防災工程專家指出,以過去經驗顯示,海嘯高度只要1公尺就足以致命,所以要及時前往高處避難。除此之外,地震也造成能登半島地形出現改變。

NHK解說委員松本浩司表示,「國土地理院的GPS觀測資料顯示,確認能登半島大規模的地形變動。輪島市的觀測點向西移動了1.3公尺、穴水町移動了1公尺、珠洲市也移動了80公分。」

根據NHK電視台的報導,最大的地殼移動距離還不只如此。其中重災區所在的輪島市,西部最多移動距離達3公尺,而珠洲市的北部最大移動距離也有1公尺。不過這都只是衛星拍攝的平面變化,至於是地殼隆起還是水平位移,目前還無法判斷。

能登半島最近3年來地震活動相當頻繁,連同這次的元旦大地震,芮氏規模超過3以上的就多達25次,其中M5以上的地震有4次。

NHK解說委員松本浩司補充,「氣象廳的資料顯示板塊由西北方向東南方帶動地盤,最後造成所謂的逆斷層,因此造成較大規模的地震。」

所謂的逆斷層,就是原本位置較高的岩盤向下移動,而位置較低的則向上移動,是東亞地區常見的斷層型態。像是台灣中部的車籠埔斷層在921大地震,造成台中南投各地慘重災情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
另外,深層地下水的流動,也被專家指為這次能登半島大地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東京工業大學地震學教授中島淳一的說法,太平洋的海水順著板塊裂縫流入日本地下,由東向西積存在日本西岸地底。因為某些原因而向上滲入能登半島的斷層帶,造成地殼更容易滑動而發生大地震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