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30年來首例 屏東3羊染人畜共通「布氏桿菌」

屏東縣九如鄉一處養羊場有3頭羊確診「布氏桿菌病」,為台灣約30年來首例,動防所已撲殺感染羊隻並進行消毒。動防所表示,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通的傳染病,人類接觸感染動物組織、食用乳製品可能感染。疾管署則提到,養羊場工作人員健康狀況皆無異常,目前沒有傳播風險。

屏東縣九如鄉一處養羊場在接受例行檢驗時,發現飼養的114頭羊中,有3頭羊確診「布氏桿菌病」。屏東縣動物防疫所立即撲殺感染羊隻,並進行全場消毒。

動防所說明,九如鄉這間養羊場羊隻沒有臨床症狀,是例行性採樣檢驗發現疑似感染。

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通的傳染病,動物以胎盤炎、不孕、流產及睪丸炎為特徵。主要容易感染的動物為牛、豬、山羊及綿羊。

根據疾管署傳染病公告,人類可能經由接觸感染動物組織、食用乳製品而感染布氏桿菌,潛伏期為1週到數月,常見症狀有反覆性發燒、全身倦怠、出汗、頭痛、肌肉酸痛、腹痛、疲倦及憂鬱等。

疾管署指出,這間養羊場工作人員共4人,平日工作時有穿戴口罩、手套等防護裝備,目前健康狀況無異常,將持續監測,評估對社區民眾尚無傳播風險。

動防所表示,今(2023)年完成111間乳牛場、9間乳羊場的例行性檢測,除此次養羊場確診案例外,其他畜牧場檢驗結果皆為陰性,將持續加強畜牧場訪查及監控,並宣導防疫作為。

農委會自1962年起進行乳牛的布氏桿菌病監測,1989年宣布撲滅;乳羊則自1986年開始檢驗,此次案例是30多年來國內首例乳羊確診布氏桿菌病。

2011年台灣則曾出現5例人類罹患布氏桿菌的境外移入病例,其中4例皆曾食用生牛、羊肉,或生羊奶、乳酪等乳製品。國內自2012年將布氏桿菌病納入第4類法定傳染病,依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,此後僅2015年發生1例印尼移入確診病例,迄今無其他本土病例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