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大選/總統候選人提長照補助政見 專家:不應各自喊價

台灣邁入高齡社會,長照需求引起關注。根據家總的民調顯示,台灣有9成民眾,願意每人每月多付922元,期盼政府強化長照服務,還有8成民眾贊成推動長照保險。但有專家認為,關於住宿式機構的議題,候選人不應淪為各自喊價,而是提出定位和定價。另外,長照機構的財源是什麼?也要開啟對話討論。

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推估,台灣從2026年開始將走入超高齡社會,平均家戶人口持續下滑,近期做電話民調發現,有9成民眾願意每個月多付922元,希望政府強化長照服務;還有8成的人,贊成政府推動長照保險。

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,「我們希望至少可以開啟對話跟討論,到底保險是哪裡不好,或是有哪裡好,或者稅收制好或不好,那這個應該是要公開攤開來。」

家總調查,目前各國長照財源,德國、韓國、日本和法國都採取稅收和保險混和制,呼籲候選人也要納入討論。針對長照住宿機構政見,民進黨賴清德提出,每月最高補助1.5萬元,民眾黨柯文哲則依失能等級評估,每月最高補助3萬元,國民黨侯友宜針對重度失能者,每月補助2萬元。

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學系教授陳正芬指出,「比較可惜的地方是,我們可以看到,好像政策比較集中在喊價,我覺得這個對於整個住宿式機構的供給,定價跟它的服務其實缺乏規劃的。」

另外,在家庭照顧者政見中,民進黨賴清德提出喘息服務,民眾黨柯文哲建議提供現金給付,國民黨侯友宜則針對重度失能家庭,照顧者每月補助5千元。

政大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王增勇表示,「提出現金給付照顧津貼,但是大家並沒有交代到底這個財源從哪裡來,那我們覺得這個是一個,在政策規劃上面還需要再後續討論的事情。」

家總認為不穩定的財源將是未來的長照隱憂,加上長照是長期政策,各黨候選人都應該明確對外界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