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林縣林內焚化廠完工18年未啟用,縣府近期透過專家學者評估,以不燒垃圾為前提規畫幾套商業模式,其中之一是解決雲林縣轄內農業廢棄資材處理。但無論哪一種轉型方案,都必須獲得中央、地方民意接受才會進行。
雲林縣林內焚化廠在2005年完工後,目前仍大門深鎖一直未啟用。
近期雲縣府邀請專家學者評估,針對農業大縣希望未來能轉型處理農業廢棄資材,例如路樹、果樹做成生物炭,回歸農地地質改良或作為生質燃料等等,但在地民眾多少還是會擔憂。
林內民眾表示,「現在政府擋稻草都不能燒,稻草算是有機東西為什麼不能燒?那這些當廢棄物的怎可能能燒?怎麼可能會沒影響 ?這算是比較重要問題。」
林內民眾表示疑慮,「就怕是變相 ,不是那麼單純,只燒這些農作物(廢資材)這樣燒而已。」
當地民眾表示,若焚化爐規劃沒有燒垃圾,對當地環境能減少污染,但最怕就是規劃後變相使用。
對此雲林縣環保局表示,林內焚化廠無論哪一種轉型方案,都必須獲得中央及民意接受才會來進行。
雲林縣環保局副局長黃富義說明,「林內焚化爐未來一定沒有焚燒垃圾選項,目前透過專家學者的評估,解決雲林縣縣內農業廢資材、木質類的廢資材是其中考量。那當然任何轉型方案,也必須要獲得中央跟地方民意認同才有可能推動。」
環保局表示,雲林縣內垃圾量1天約150公噸,現在是以機械分選設施做成衍生燃料,預計明(2024)年可達自主處理,但全縣還堆置15萬噸垃圾等待去化,呼籲民眾還是要做好資源回收分類,減少縣內垃圾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