座頭鯨在捕鯨禁令之下,保育等級已經恢復為「沒有危險」,但總體數量仍僅有3萬5000條左右;比起19世紀中葉以前的15萬條,還差一大截。巴西東南部的伊利亞貝拉島,就召集一批愛好賞鯨的志工,以拍照存檔的方式做紀錄,結果發現近年來當地的座頭鯨數量大增,讓志工們相當振奮。
座頭鯨在海面浮游,偶爾露出胸鰭和尾部,或是有雄鯨發出叫聲,同時噴出水氣。
此時小船上穿戴防曬服裝、拿著單眼相機的人們,忙著以連續快門拍下照片。
這群人並非是單純為賞鯨而來此地,而是加入一個叫做「巴萊雅美景」的計畫,紀錄巴西東南外海的座頭鯨與其他鯨類出沒與活動的資訊。
巴萊雅美景專案計畫創辦人尤里歐卡多索表示,「我們有的在不同的船上執行任務,也有人從陸地進行觀察。所以我們收集到相當豐富、有關座頭鯨在此地出沒的資訊。」
為了彙整各個志工與研究團體的觀察結果,他們設立了名為「快樂鯨」的網路平台。
根據官網上的紀錄,從2015年成立以來,上傳的座頭鯨照片超過65萬張,確認座頭鯨的觀察次數超過25萬次。而經過比對,他們總共發現過9萬8000多條的座頭鯨,比對的關鍵就在於這些座頭鯨的尾部。
巴西巴伊亞州鯨類研究所研究員荷西帕拉佐說明,「照片比對是鯨類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,能藉此深入了解每條座頭鯨的生活史,也能藉族群移動更了解數量變化,還有牠們如何遷徙,以及如何與其他族群互動。」
座頭鯨分布的範圍相當廣,除了地中海東部、波羅的海與北極圈還沒有發現過之外,從南極大陸邊緣到北緯65度的海域,都有過座頭鯨出沒的紀錄。
座頭鯨常在夏天於涼爽的高緯度海域活動,繁衍後代則要來到像伊利亞貝拉島這樣的亞熱帶或熱帶地區,每年的遷徙路程達2萬5000公里。
研究人員發現,近年來當地海域出現的座頭鯨數量大增,一方面為此感到振奮,一方面也試圖更深入了解造成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。到底是因為族群數量真的增加,還是環境因素,讓其他海域的座頭鯨也來到巴西外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