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月底台東長濱城子埔沙灘上被發現一頭死亡的擱淺藍鯨,是台灣首度紀錄藍鯨出現。但在藍鯨遺體解剖及製作骨骼標本的過程中,專家根據遺體狀況及骨骼發現,這頭不到2歲的小藍鯨,生前可能被漁具繩索纏繞住頭部長達5至6個月,導致牠顱骨被勒出超過10公分深的溝痕,嘴巴也因被勒住無法張嘴進食,而活活餓死。
巨大顱骨上一道10幾公分深的溝痕,代表著人類加諸在牠身上的悲劇。2020年1月底台東長濱城子埔海灘,有民眾發現一頭死亡的藍鯨擱淺沙灘,是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有藍鯨擱淺,但死因卻令人悲傷。
成大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表示,「我們從有限的皮膚上去分析一些化學物質,牠的壓力賀爾蒙可以顯示,牠死之前可能有一段時間,壓力賀爾蒙數值很高,狀況非常不好。」
不到2歲的小藍鯨,生前被4至5公分粗的漁具繩索纏繞住頭部,無法張嘴進食而活活餓死。
專家推斷,牠被繩索勒住時間可能長達5至6個月,因藍鯨生長速度快,長期下來導致骨頭被勒出深深的溝痕。
王浩文說明,「食道跟胃只看到一個魚眼睛,我記得幾乎就是飢餓的狀態,所以大概是很可憐、心疼。」
藍鯨標本預計12月中於海生館完成吊掛展示;事實上鯨豚、海龜死於漁具纏繞時有所聞。
據近年定期清理海廢的海保署統計,民國110年跟111年平均清出1.4萬公噸以上海廢,廢漁具佔約2至3%;今年上半年則清了6000多公噸,廢漁具佔3.34%,看似比例不高卻危害最大。
海保署副署長宋欣真指出,「它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很大的影響,我想大家就是常常會看到一些報導,包含不管是海龜或一些海洋生物,被我們沒有妥善處理好的廢漁網具纏繞。」
為維護海洋生態,漁業署前年中推出刺網實名制,凡漁船攜帶未標示或標示不清的刺網,或亂遺棄刺網,都將依《漁業法》罰3至15萬不等罰鍰,希望能從源頭減少廢漁具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