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民憂被遣返不敢就醫 馬來西亞義診中心提供免費看診

有許多的難民或是尋求庇護者,從阿富汗、巴勒斯坦、緬甸等國家逃到馬來西亞。這些人因為擔心被遣返,不敢到當地公家醫院就醫。因此有慈善團體成立了義診中心,讓民眾能免費看診,甚至還提供西醫、中醫等多項治療。

義診中心位在吉隆坡市區,免費對難民開放。每天早上9時開門,可以看到義診中心樓下,有許多人正在排隊等待看診。

吉隆坡市中心的義診中心,由馬來西亞慈濟團隊經營,提供中西醫、復健、牙科,甚至心理諮商等治療。由於大部分難民只會說自己國家的語言,因此義診中心特地找來年輕難民擔任翻譯志工。

義診中心醫師符之良說明,「大概有50個國家的難民在馬來西亞,所以我們需要的語言,基本是可以滿足完所有的,所以我們一共有17個翻譯員。」

以前難民還能和當地公民同樣以少於5元馬幣的價格看病;但2015年後政府難民政策改變,就醫費用變得無法負擔,加上不少人擔心被遣返,不敢前往公家醫院就醫,因此紛紛轉往義診中心求助。

符之良表示,「早期我們的藥費只有5000塊,到現在我們大概10倍、20倍,就增加這個藥費。」義診中心每天接收100、200位病人,醫師時常看診到晚上7、8時。

義診中心還提供心理諮商的服務,對於難民來說,從母國被迫逃往馬來西亞是第1次的創傷;緊接著還得面對不安穩的就業環境,以及隨時被遣返的壓力,造成2次創傷。

心理諮商師黃詩筠的病人中,10位會有6位以上出現自殺的念頭。

黃詩筠觀察,「大部分都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,甚至有一些會延伸到臨床症狀,比如說憂鬱症、焦慮症、創傷性壓力症候群,甚至有些會有恐慌症。」

「沙遊治療」是黃詩筠採用的一種治療方式,採用沙箱以及數個小物件,讓病人將內在想法,用物件擺放呈現在沙箱中,過程中也能降低彼此因語言產生的隔閡。

黃詩筠表示,「難民他們要透露他們自己的故事、內心世界,不是那麼容易的。因為是信任的問題,加上語言的問題,加上很多心理困擾,讓他們不輕易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。」

疫情後,來到馬來西亞的難民越來越多,在眾多的衝擊與困境中如何得到妥善醫療與照護,更是一大挑戰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