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台首輛氫能巴士原型車今(12)日下午亮相。氫發電後的產物只有水,能夠有效減少碳排,因此在國發會公布的「2050淨零排放路徑」中,也將氫能納入電力供應規劃,預計佔電力9%至12%,但相較於韓國、澳洲、日本等國,台灣起步慢了不少。
加氫槍直接灌充到儲氫設備,跟加油一樣簡單,啟動後就能輸出符合車內驅動模組所需的電壓讓車輛運行,這是台灣第一輛自製的氫能源電動巴士原型車,於12日下午首度亮相。
氫能電巴公司副總王健源說明,「加氫只要10到15分鐘,續航里程就可以達到450公里以上。」
裸車展示在國人面前,廠商自豪這輛車續航力高達450公里,整輛車重量跟鋰電池車相比,輕了2公噸,也增加車內可用運空間,未來量產後一輛售價1200萬台幣。目前只在封閉的環境中行駛,耐久性、安全性等測試合格後,不排除與地方政府合作,在特定路線試行載客。
氫能電巴公司董事長鄭英豪表示,「主要的氫能包含了綠氫可能會到進口,那國內也可以生產25%以上,這對於我們這些大型載具的使用者來講,可以說綽綽有餘。」
立委,同時也是國會氫能與潔淨能源促進會長趙天麟則提到,「台灣的氫能推展其實是真的有慢了一點,大概在10幾20年前,我們看到日本澳洲英國加拿大等等的國家,其實都已經在氫能的部份有相當多的研發,不過現在開始用也不會太晚。」
韓國、日本、澳洲等國的氫能巴士都已發展,台灣才剛要起步。但業者認為,吸收他國經驗可以減少冤枉路。雖氫能可減碳,也有不具名廠商透露,氫能巴士要推動,還是得看加氫站的密集度與投資成本。
本身也積極投入加氫服務的中油公司董事長李順欽也坦言,讓社會消弭對氫能安全的疑慮也是要努力的一環,但氫能成為重要能源的概念,絕對是全球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