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隻小黑狗正在進行手術,澳洲南部艾爾半島的林肯港一家診所,每天要進行的諸多診療之一。但這份工作非常不簡單,因為全林肯港只有2家獸醫診所,服務面積卻廣達17萬平方公里。全國性的獸醫荒,讓偏鄉的動物更難獲得適當照顧,獸醫瑪德琳萊特就提到,「我們是24小時待命。」
獸醫診所業主魏斯曼表示,「特別是緊急情況的時候,你知道很多狀況不能久等,很多偏遠鄉村地區的人與動物,無法立即獲得獸醫照料。」
寵物之外,農場裡還有許多大型牲畜,生病,牙痛,甚至難產,都需要獸醫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出診,距離動輒一千公里。但是因為人手嚴重不足,艾爾半島2家診所都不得不暫停部分偏遠農業區的出診,也難免惹來客戶憤怒反彈。
瑪德琳表示,「我們試著展現最大的同理心,但當自己多次變成出氣筒的時候,真的很難接受。」
每天跟可愛毛小孩相處,看似愉快的夢想工作,在澳洲卻是高壓力,高消耗的行業,包括受虐動物在內,太多救不回來的病例,同情心疲勞,飼主刁難遷怒,被控收費太高,薪水太低,工時太長不穩定,人手嚴重不足等等,再多的熱忱都可能磨損,導致當地獸醫的自殺風險,比普通人高出1.7到4倍。
獸醫瑪拉希奇也提到,「我有一段時間,因為憂鬱而須接受藥物治療。」
防疫居家期間,澳洲人領養寵物的數字大增,更加劇獸醫荒,全國各地急需至少八百人,產業陷入困境,澳洲政府去年已經調整移民政策,把獸醫列入優先技術移民清單,澳洲獸醫協會則想方設法,希望增加偏鄉獸醫從業人數。
澳大利亞獸醫協會發言人瑟康布指出,「對於獸醫這個職業,我們正在尋求像是免除學貸等方式,我們也在研究,如何讓家庭外出(到偏遠地區)。」
獸醫荒無法一夕解決,整體產業永續轉型還須持續努力。在此之前,診所牆上貼滿的感謝信函,是艾爾半島獸醫們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。
「看到我們的病患來時病危,離開時搖著尾巴輕鬆走出去,是這份工作最棒的部分了。」瑪德琳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