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過臺中予人叫做文化城,對日本時期開始,就有濟濟戲院。毋過社會發展,連鎖電影院興起來,這寡老臺中人的娛樂場所也漸漸消失。國美館和地方文史團體,最近就有辦一个行踏的活動,𤆬民眾對臺中後火車頭出發,用臺語紹介臺中電影產業的起起落落。
臺中文史復興組合創辦人,格魯克表示:「咱這馬看著的戲院,是戰後才開始經營的豐中戲院,但是佇日本時代,這个建築物就佇咧矣。」
台中地方文史團體佇台中後火車頭成功路這搭,用台語替逐家紹介這間捌經營一甲子的豐中戲院,1953年以前,遮是台灣歌劇戲院,專門搬歌仔戲,1953年以後改建做豐中戲院,主要放西洋片,2004年連鎖的大型電影院開始興,就按呢收起來。
走讀民眾表示:「南台、南華、豐中、台中戲院,攏是阮談戀愛的時陣,約會的所在。」
臺中文史復興組合創辦人,格魯克表示:「這是咱生活的一部份,但是足濟戲院,其實隨都市的發展了後,沓沓仔就收起來,就無去矣。」
講起往過台中人的休閒娛樂,這間佇南華戲院邊仔的羅氏廣告社,畫過濟濟出名的電影看板,16歲就咧學畫看板的羅師傅講這齣台語電影「大俠梅花鹿」就是伊畫三點鐘的作品。
羅氏廣告社師傅,羅錫源表示:「可惜就是講,這馬無彼此彼个樣品,予恁欣賞,予人的予人,用掉的用掉。」
眾人行到佇綠空鐵道頂,也閣發現李行導演拍養鴨人家的電影場景。
國美館圖書資料組專員,任台勝表示:「台中以早有所謂的文化城,像較早有一寡中央冊局、文協,也透過文協這所在,也閣有一寡藝術,彼个時陣的映畫,就是這馬的電影方面來發展。」
國美館和台中地方文史團體對台中電影發展史出發,𤆬民眾對後火車頭用母語了解,往過予人叫做文化城的台中,到今猶真有故事、真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