佇民國60年代,國內的大報社總設佇咧艋舺,彼陣活版的印刷嘛真興,上蓋繁華的時,有3、4百間印刷廠。今有一个老師傅決定退休了後,共老印刷機送予當地冊店,向望少年囡仔會當看著這項見證時代變化的機器。
使用超過三十年的鉛版印刷機,轟隆隆地啟動,老師傅熟練地將一張張紙,推入機器,紙張穿梭而過,沾著黑色油墨的鉛字,便躍然於紙上。
但老師傅卻對油墨的濃淡度不太滿意,再拿出刮刀上了一層,體現活版印刷的細膩與慎重。至於如何拿捏、調整,蘇和男師傅笑著說難以言傳,因為這已是他從業50多年,內化而成的一身功夫。
活版印刷有鑄字、檢字、排版與印刷等步驟,每一步都是一門學問。而蘇和男師傅當年從檢字學徒做起,也學習排版,到後來更自己開了一間印刷廠,但蘇師傅只是謙虛地說,一切都是熟能生巧。
民國60年代時,主要幾大報社都聚集在萬華地區,也因此讓萬華成為印刷業最興盛的地方。不過隨著年事已高、與活版印刷日漸式微,蘇師傅決定退休,原本想把印刷機,還有鉛字架、排版台都拿去廢鐵回收,被正在研究活版印刷的設計師高鵬翔得知後,輾轉送到時報出版社的書店留存。
高鵬翔表示,希望當民眾聽蘇師傅講古,以及近距離接觸老印刷機、進而對活版印刷產生興趣,就能提升這項技藝在台灣存續的可能性。
活版印刷雖然工序繁複,但卻能保留下每個字凹凸的手感、油墨的香氣,與難以取代的印刷溫度。
望延續活版印刷功夫 50年老師傅捐印刷機
葉霈萱 謝其文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最後更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