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粘土,摸起來就像是一般的粘土,只是裡面加了超細的純銀粉。台東的民眾在老師的指導下,搭配模具,雙手壓模就可以做出可愛的銀飾圖案,再壓上指紋,不到3分鐘,一個屬於自己的銀飾初胚就完成了。
「壓模之前要迅速的想好要做什麼東西。」「對,比較特別。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。」民眾說。
做完的銀粘土模型,還要經過烘乾、燒烤、磨光,就成了純度有99.9%的銀飾。這跟一般的金屬銀加工要敲敲打打的過程非常不同,一般民眾在家,花費一千元購買材料,像捏粘土一樣捏出造形,再利用電磁爐或是瓦斯爐,就能燒出獨一無二的銀飾作品。
銀粘土指導老師王逸如表示,「我們希望的是,它比較平常生活化,你可以在家裡就可以製作的小的銀飾。」
這是台東縣文化處的藝術推廣教育帶狀課程之一,主要是能引進多元豐富又親民的藝術媒材讓民眾動手做,讓藝術融入民眾一般的生活當中。
用銀粘土製特有銀飾 台東舉辦教學課程
章明哲 / 台東報導
發布時間:
最後更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