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因應人口老化,北市社會局,在民國72年就成立老人自費安養中心,但卻有議員接獲陳情,發現裡頭沒有早餐,也沒有攪碎餐、素食或軟食餐能選擇,影響長者們的生活品質。
寬敞的中庭,四周還種滿了綠樹,這裡是台北市社會局於民國72年在文山區成立的老人自費安養中心,凡是身體健康、足以自理生活,並能自費負擔的六十五歲以上台北市民都可入住,但台北市議員日前接獲陳情,發現這裡出現營運大漏洞,沒有早餐可吃,只提供中、晚餐,同時沒有攪碎餐、素食餐或軟食餐,導致入住的長者訂餐率只有二成多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
北市社會局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主任曾美玲說明,「我們經過我們全體住民的,一個問卷調查之後,其實早餐的需求,大概只有10幾位長輩,那是不是由我們同仁,來協助他代購早餐,後來這樣施行一段時間之後,其實長輩也跟我們說不用了,所以長輩就說其實他可以,譬如說買個饅頭放在冰箱,泡個麥片,他就可以很自由的,隨便他幾點要用早餐,也不會被供餐時間所限制。」
寬敞的中庭,四周還種滿了綠樹,這裡是台北市社會局於民國72年在文山區成立的老人自費安養中心,凡是身體健康、足以自理生活,並能自費負擔的六十五歲以上台北市民都可入住,但台北市議員日前接獲陳情,發現這裡出現營運大漏洞,沒有早餐可吃,只提供中、晚餐,同時沒有攪碎餐、素食餐或軟食餐,導致入住的長者訂餐率只有二成多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
北市社會局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主任曾美玲說明,「我們經過我們全體住民的,一個問卷調查之後,其實早餐的需求,大概只有10幾位長輩,那是不是由我們同仁,來協助他代購早餐,後來這樣施行一段時間之後,其實長輩也跟我們說不用了,所以長輩就說其實他可以,譬如說買個饅頭放在冰箱,泡個麥片,他就可以很自由的,隨便他幾點要用早餐,也不會被供餐時間所限制。」
安養中心表示,過去在餐食部份是採取廚工制,還有志工成立的伙委會,老人可參與菜色討論,但因為101年開始,政府對於老人福利機構的照顧服務員日夜間比例有新的規定,因此將原有的廚工轉任,接受照服員訓練,而供膳業務則委外經營。
北市社會局代理局長黃清高提到,「委外裡頭當然就是伙食費裡頭,就涵蓋了人事費在裡頭,那這樣子它的整個,確實可以用來買餐的錢,確實是降低了。」
社會局表示,日前議員已經親自跟市長爭取請利用預算補助恢復原廚工制度,未來等廠商合約到期,會將廚工制度重新納入評估,改善老人供餐問題。
北市社會局代理局長黃清高提到,「委外裡頭當然就是伙食費裡頭,就涵蓋了人事費在裡頭,那這樣子它的整個,確實可以用來買餐的錢,確實是降低了。」
社會局表示,日前議員已經親自跟市長爭取請利用預算補助恢復原廚工制度,未來等廠商合約到期,會將廚工制度重新納入評估,改善老人供餐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