裏海是世界最大內陸海,連接歐亞大陸,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,具有地緣戰略地位,二十多年來主權爭議不斷,裏海周邊五國,俄羅斯、哈薩克、伊朗、亞塞拜然和土庫曼國家元首,12日簽署了「裏海法律地位公約」,有利於緩和這軍事區域的情勢緊張,未來也有利於開發天然資源。
裏海周邊五國元首12日齊聚於哈薩克阿克套,簽署「裏海法律地位公約」。裏海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,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封閉內陸水體,由俄羅斯、哈薩克、伊朗、亞塞拜然和土庫曼等五國環繞。雖然它叫裏海,但它是世上最大的鹹水湖,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,周邊沿線約有七千公里。俄羅斯總統蒲亭認為公約有助於降低各國長年對於裏海的爭議。
俄羅斯總統蒲亭表示,「我們的峰會具劃時代重要性,裏海法律地位公約的簽署,20多年的協商一直在做準備,確認五國的特殊權利和責任。」
由於蘇聯在1991年解體後,之前和伊朗簽訂的相關協議作廢,裏海的法律地位也一直存有爭議。公約有利於緩和這個軍事區域的情勢緊張,也有利於開發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劃分航運和漁權。峰會雖由哈薩克主辦,但是大力推動簽署公約的是俄羅斯總統蒲亭。伊朗總統羅哈尼明確表示,裏海將禁止五國以外的任何國家,進行軍事相關的建置、航行或飛越領空。
伊朗總統羅哈尼提到,「未來會劃定各國擁有的海權,包含海床和地表下的資源,公約對各方研議最後認定是很好的基礎。」
往年裏海被認定為海,受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」管束,資源屬於世界,各國可通行或申請取用資源。如果裏海被認定為湖,那就由周邊五國劃分各有的海空領域。伊朗試圖防範外國勢力介入裏海,在峰會堅持裏海是湖,但其它四國元首並沒有同意。不過有軍事專家認為,俄羅斯是這次的贏家,蒲亭呼籲其它四國加強軍事合作,也鞏固了俄羅斯在裏海的軍事地位。
裏海周邊五國簽署公約 促降低權利爭議
林建成 / 報導
發布時間:
最後更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