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似稀鬆平常的點數消費,其實運用「區塊鏈」技術,讓點數不只是點數,就像另一種貨幣。
區塊鏈應用業者詹凱傑表示,「那我們透過放到區塊鏈上,其實可以增加點數跟點數之間的流通性。累積的點數,可以去其他的地方去,直接可以做折抵消費,甚至可以做轉換,那這樣其實就提升了點數的價值。」
區塊鏈,具備分散式帳本特性,因此比特幣透過加密技術,交易跳過中介銀行,讓所有參與者的電腦一起記帳、確認,不用出門去銀行就能交易,是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統。加上「不可竄改」的特性,也能運用在食品生產履歷。像是對岸中國「步步雞」,就是利用這門技術,建立更有公信力的生產履歷。
不只如此,運動賽事區塊鏈也能應用,透過加密技術,即時追蹤選手競賽狀況,打造最具公信力的賽事履歷。
台大資工系教授廖世偉說,「這些區塊鏈會有很多的節點,大家可以來參與,那因為有這麼多的節點的時候,那又更難去竄改它,有一個很好人牆效應出來。」
雖然區塊鏈技術不斷蓬勃發展,不過,國內法規卻無法與國際接軌,目前無法可管,甚至沒有主管機關,讓業者無所適從。亞太區塊鏈發展協會認為,應借鏡韓國、日本,由金管會專責管理,同時與民間區塊鏈自律組織,共同推動區塊鏈產業政策,才能提供投資人,更具公信力的區塊鏈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