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里焚化爐回饋金2億 居民:未用在空汙防制

台中市后里焚化爐每年的回饋金平均高達2億,但空氣品質卻始終引人詬病,民眾質疑2億元回饋金,並沒有花在刀口上,也沒有加強空汙防制設備。區公所資料顯示,106年度回饋金,用在環境監測經費只有約68萬元,大約0.3%,而工程類經費占了約54%。 垃圾車緩緩將收來的垃圾倒進坑口,后里焚化廠一年可以處理約29萬公噸垃圾,因為發電有收入,每年編列給后里區的回饋金平均都超過2億元,但絕大部分並未用在空汙防制,當地民眾認為,這樣似乎不妥當。 后里區公館里里長 馮詠淮:「其實回饋金重心是應該放在人民的健康部分,這個應該是為重的。再來就是我們里裡面的一些建設,也是都OK啦。」 后里幫FB版主 林綉卿:「回饋金它本身就是用鄉民的健康所換來的,那沒有用在健康,或者是說汙染防制上面,事實上跟回饋金本身的一個精神,是不符的。」 根據后里區公所公佈的資料顯示,106年度的回饋金約2億3261萬,其中工程類經費佔了約54%,而環境監測經費僅有68萬8千元,佔總回饋金約0.3%,這樣的低比例讓民眾不能接受。而補助健康檢查,也是焚化廠當地里民才有的福利,並非所有后里居民。后里區公所表示,明年會檢討相關比例。 后里區代理區長 張大春:「我們也會跟里長來討論,是不是可以我們一些經費的部分,能夠大家討論完以後,依照自治條例來酌增這個部份的經費。其實我們明年在這個,我們后里的學校裡面,也都有配合教育局裝置空氣清淨機;來協助我們這些學童們,能夠來更安全、更好的空氣,來做上課。」 后里區長解釋,垃圾焚化廠回饋金,必須依據「臺中市垃圾處理場所回饋地方自治條例」來使用,雖然各項經費並沒有規定一定的比例,但目前工程類和非工程類的比例,都是與所有里長開會討論的結果;而環保相關經費,也不能單只看「環境監測」一項,若民眾對目前相關經費有疑慮,可向當地里長反映,公所將會蒐集18個里的意見,做為經費分配的參考。 邱植培 彭煥羣 台中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