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推托嬰政策 促增年輕世代生育意願

來看一項最新的統計,因為政府有推出各項照顧孩子跟家庭政策,讓198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雖然晚生育,不過較願意生孩子。 少子化不但是人口問題,更是社會、經濟、政治層面的複雜問題,台大學者長期觀察台灣生育率與結婚率的變動趨勢,結果發現,不僅政治與經濟風暴會影響婚育時間的選擇,趨吉避凶的社會傳統文化,也左右台灣民眾的生育。 ==台大生傳系副教授 陳玉華== 我們的薪資真的很低 工作時間又很長 所以你要男性跟女性 在什麼樣的時間 可以好好去談 他們對於家庭未來的規劃 我覺得這是相對困難的 研究也發現,高學歷的女性晚婚或不婚的比例,與大學或以上的教育程度有直接關連,有相同學歷的同齡男性則顯示不婚,另外,1980年之後的年輕世代雖然晚生育,但因為政府推出各項托嬰政策,有急起直追、迎頭趕上的現象,反而是1970-1980年出生的女性,不但生育步調起步晚、生育率也較低。 ==台大生傳系副教授 陳玉華== 教育時間延長 工作時間延長 勢必就會延緩你結婚的時間 延緩生育的時間 女性的教育程度 開始提升之後 男性能不能接受一個這麼聰明 可能也會賺錢的太太 這個態度上面差異 可能是我們認為男女兩性 不太容易去找到 他們認為合適的對象 學者認為,相較於歐美,台灣的生育政策和家庭政策,不但推動的起始點過晚,資源也不足,而且明顯存在區域差異,因此建議政府應該讓育嬰假更有彈性或時間更長,育兒津貼額度也不該有區域性差別,擴大鼓勵生育相關政策,才能解決少子化問題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