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繁殖海瓜子.大蛤 水試所新技術

一般民眾最愛吃的熱炒海瓜子,其實多數都是從國外進口的,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克服技術,除了成功人工繁殖海瓜子,還有大蛤,而這些貝類都是吃素的,是更友善環境的水產品。 努力伸出斧足,想往沙子裡面鑽,這種大體型的淺蜊,又叫大蛤,過去野外族群數量多,但棲地遭受破壞數量銳減,每台斤要價250到320元,歷經三年努力,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成功人工繁殖,希望來推廣這種環境比較友善的海鮮。 ==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究員 謝恆毅== 我可能丟了五公斤的魚蝦貝 去養了一公斤的石斑 那現在在推的是 吃素的養殖物種 吃素的這些餌料的時候 對於環境來說 是比較友善的 水試所成功繁殖的還有小眼花簾蛤、俗稱海瓜子,國內產量很少幾乎都從國外進口,而台灣本土的品種「大甲赤嘴」,也因為環境汙染產量銳減六七成,水試所也協助地方在去年展開放流10萬顆種苗。 ==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陳鴻議== 當地的那些議員 他們就覺得是因為一些採砂石 然後造成的一個汙染 然後造成他們的資源 大量的持續的減少 大蛤跟海瓜子,都需要在乾淨的水源才能存活,容易受環境惡化影響,現在水試所已經掌握人工繁殖技術,希望將來移轉技術,推廣新興貝類養殖。 記者 林靜梅 王興中 台北報導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