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到「風神」颱風外圍環流,以及東北季風的雙重影響,花蓮已有雨勢,立霧溪堰塞湖水位,距離壩頂溢流約5公尺。但中央表示,現階段並無立即危險,縱使將來溢流,形成泥流的機率也不大,但謹慎起見,已先撤離下游的部落居民大約900多人。今日上午也讓民眾短暫回家收拾,但有部分民眾不願住在收容所,一度在富世村的籃球場,自行搭帳棚避難,經協調勸離後,也都被撤往收容所安置。
崩落的土石掩埋河道,根據最新觀測,溪流從壩體下方滲流量加大,在太魯閣燕子口形成的立霧溪堰塞湖,面積10.5公頃、迴水長度2300公尺。水位持續緩慢上升,距離壩頂溢流只剩5公尺,推估在短期內,可能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,但中央表示,目前未有立即危險。
中央前進協調所副總協調官李孟諺說:「現階段這樣評估起來,目前因為剛剛都是流回立霧溪,那對整個立霧溪,包括對下游的聚落,並沒有相關的這個危險性,大概流量都還在立霧溪可以承受的這個範圍。」
受到「風神」颱風的外圍環流,加上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,就怕有致災性大雨,侵襲花蓮,加劇堰塞湖的潰決風險。中央強調,儘管將來溢流,形成泥流的機率不高,依舊在安全範圍,但為求謹慎,提前撤離下游的900多位居民。
當地鄉長等人陪同,19日上午開放民眾短暫回家,但不少部落居民,一度不願撤至收容所,自行在富世村的籃球場,搭帳棚避難,只是,當地雨勢越下越大,經協調勸離後,出動專車把人撤離 。
當地居民葉先生說:「寵物不可能放在家裡放5天,會餓死,帶進收容所,怕收容所那邊不方便。」
秀林鄉長王玫瑰表示,「我們有達成一個共識,只要下雨,他就必須要聽從我撤離,因為真的是非常危險,而且生活品質會很差。」
目前的收容據點,包含有亞泥宿舍和秀林國中,預估的撤離天數至少5天。當地村長也持續廣播,提醒居民不要逗留、趕緊離開,未來天氣轉好、兩側岩壁穩定,就會進行工程,解決堰塞湖問題。
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:「開便道上去把它挖掘,先挖一邊讓水溢流出去,然後穩定以後怪手再轉過來,再挖這一邊再過去。」
堰塞湖危機未解除,目前持續封園、管制路段進出,中央持續觀測,嚴防颱風進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