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復鄉災後工作收尾 著重側溝及佛祖街淤泥清理

今(12)日是連假最後一天,也是花蓮光復災後復原第20天,還是有許多鏟子超人湧入光復車站。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,災後工作已進入收尾,目前著重側溝跟佛祖街的淤泥清理。至於被泥流淹沒、大約800公頃農田,農業部提出再生復育計畫,希望和專家跟地方農民共商研議。

替往返災區接駁的「小蜜蜂」志工,噴上涼感噴霧消暑,因為國慶連假最後一天,許多「鏟子超人」持續湧入花蓮光復車站,不過和連假首日相比人數減少近一半,「小蜜蜂」在車站前的實體據點也將在13日撤收。

「小蜜蜂」志工說:「我今天幾乎沒有停,我到現在才剛停下來,因為一直在車站附近繞,但人還是很多啦。」

「小蜜蜂」總管何小姐表示,「這據點會直接撤掉,變成直接透過網路派單、接單。」

行政院政務委員陳金德說道,「一站式服務結束之後,明天(10/13)就移到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來繼續受理。」

行政院災後慰助的「一站式服務」,同樣告一段落,後續回歸原主管機關窗口接手。

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,災後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,目前著重側溝與佛祖街的淤泥清理,還有協助填充沙包、提供防汛等用途。

季連成說明,「目前有6萬個沙包已經完成了,我們將來會增加到8萬個沙包,民眾在防汛的時候,必須要使用這些沙包來做一些堆置,來防護他的家園。」

馬太鞍溪堰塞湖至今維持紅色警戒,季連成說,待縣府核定撤離計畫經居民實際演練後,才會解除。而仍有5位民眾失聯,季連成強調,不會放棄加強搜索。

至於泥流淹沒光復、鳳林約800公頃農田,600萬噸土砂要全部清除,預估至少耗時3年,農業部提出3種再生復育計畫,希望和專家與地方農民共商研議。

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,「我們一定是尋找對農民最有利的,而且對這一片土地後面的經營,是最永續的方式來處理。」

馬太鞍溪涵管便道則是12日中午開始,放寬車種管制,除了5噸以下小型車外,也解禁大客車、遊覽車等,須遵守車速30公里規範,不過全長拖車、重型全聯結車依然禁行。

然而救災期間,一名36歲賴姓男子在志工群組中,散布佛祖街挖到2具遺體的不實消息,讓家屬一度以為有進展,搜救人員也緊急出動卻撲空;對此鳳林分局表示,賴男因涉犯《社維法》,已依法移送裁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