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遣隊勘查馬太鞍堰塞湖 稱呼吸困難有如末日

8日上午地震讓監測堰塞湖的網路攝影機鏡頭搖晃明顯,林保署立即出動無人機勘查,所幸並無異狀,沒有溢流風險。堰塞湖蓄水量是585萬噸,前進協調所也表示,萬一真的最壞的狀況發生,這些水量預估造成下游水位上漲1公尺以內。而林保署9人特遣隊今(8)日安全下山,回想在堰塞湖的環境呼吸困難,隊員直呼有如末日。

簡直飛簷走壁,9人特遣隊示範「路是人走出來的」,揹著器材與沉重背包,走在垂直又破碎的山壁,腳踩過之處,伴隨清脆碎石聲。

花5日才上到稜線,要從哪裡下切,才能讓一行人安全又順利抵達堰塞湖,全靠專業搜救人員帶路,好不容易下切至1300公尺接近湖區,結果天地變色,輕輕一碰樹枝都能揚起漫天粉塵。

特遣隊成員說道,「哇你看,就是這麼灰。」

林保署花蓮分署萬榮工作站帶隊教官賴光榮說明,「遇到粉塵的時候那是最艱難的,呼吸會很困難, 爬坡的時候更辛苦,因為爬坡用的力量更大。」

特遣隊成員說,「我們來到月球嗎?」

明明有太陽光卻被遮蔽,明明隊友就在身旁,能見度卻差到看不到,就算呼吸不到新鮮空氣,但要蒐集堰塞湖溢流資訊,拚命也要完成任務。

林保署9人特遣隊隊員田宇倫指出,「很像末日,只要10分鐘,呼吸都沒有辦法,所以我們現場待了20分鐘的時候就馬上想趕快離開那邊。」

原本預期要垂降才能抵達湖面,後來找到較緩可下切的路,隊員更為下一組人留下後路。

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副總幹事田魯儀解釋,「我們事實上架了將近有200米的繩子,後面如果要去的話,他們會比較方便一點。」

鏡頭劇烈搖晃,畫面中對準的是堰塞湖溢流口,8日上午7時52分20秒規模5.0地震來襲,鏡頭君拍下地動山搖至少30秒,林保署隨後派出無人機蒐集到的畫面,顯示兩側深槽有部分土砂崩落,但沒有偵測到大型新崩塌。

中央前進協調所副總協調官李孟諺認為,「假設最壞狀況因為地震,水利署長有做過核算,大概是幾十公分不到1公尺的水位。」

中央指出,就算發生最糟情況湖水全部溢流,下游河川水位將上升不超過1米高,不過事實上觀測資料顯示,堰塞湖8日無明顯變化,蓄水量維持585萬噸,水利署的下游水位站也無明顯變化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