詐團假裝反詐幫討血汗錢 民眾遭二度詐騙

國內的詐騙氾濫,從假投資、網路購物,再到近期的花蓮救災相關議題都變成行騙手法,現在更有詐騙集團看準被害人迫切想要拿回損失,會冒名民間反詐協會等機構,謊稱能夠協助追回款項,進行二次詐騙,根據警方資料,已有不少人再度受騙。

警方問,「那妳知道現在黃金多少錢嗎?妳就是不知道。」

7旬婦人回應,「我知道啊,妳管那麼多幹嘛?」

儘管被惡言相向,警方面不改色,繼續耐心開導,成功守下3800萬。

台北市文山二分局景美派出所長黃杰超表示,「詐騙集團常以投資黃金或虛擬貨幣為名,誘使民眾轉匯鉅款。」

這樣的假投資詐騙,佔9月總財損最高,累計有26億多元,而受騙件數最多則是網路購物詐欺,超過3600件,尤其掉入「韓團周邊」陷阱受害件數不少。

刑事局預防科偵查員張映晨指出,「網路上說要贈送韓團的周邊,然後只需要支付運費,那一旦有民眾去跟他們聯絡,他們就會說你沒有通過金流驗證,或是你的帳號沒有驗證,沒有辦法下單。」

詐騙集團一大取信手法,就是大聊追星話題拉進距離,才讓受害的張小姐匯出12萬,一度沒起疑,但詐欺手法多變,更有人看準被害人心理,大搞「二次詐騙」。

這類詐欺招數在LINE上流竄,向被害人誇下海口,說警方追不回的錢,他們有辦法討回,其實只為再次詐騙,民間不少反詐協會更因此淪為被冒用對象,提高可信度。

反詐騙聯盟協會理事長陳安迪表示,「詐騙集團就會把你的LOGO、你的名稱,去發給所謂的受害者,讓受害者誤以為這個是協會,來做幫忙的動作,當然他會有一個信任的動作,民眾當然不知道說其實協會的部分,他沒有辦法真正的幫你追回款項。」

根據警方掌握,國內已有不少被害人身受二次詐騙所苦,專家也提醒,民間協會能做的,多是協助發聲、提供心理支持等層面,萬一被冒名使用,被害人可別上當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