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田插「土地公拐」習俗式微 雲林學生手作分送農民

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,也是土地公聖誕,早年民間習俗,農民會在農田前插上一支竹子,上面夾有3炷香和金紙,俗稱「土地公拐」,希望讓土地公來巡田可以拄著拐杖走好,保祐豐收平安。如今這項習俗已漸漸消失,今(2025)年林內九芎福德宮教導在地學童準備1200支土地公拐,要分送地方農民。

就地取採準備竹子,再將3炷清香與金紙夾在竹頭前端,這俗稱「土地公拐」,早年農民在中秋節土地公聖誕時,會將土地公拐插在農田前後方,希望土地公能來巡田保佑豐收。

雲林農民廖先生表示,「就是農曆8月14日、15日早上會插,算說我插了看能不能保佑豐收。」

回鄉米負責人林家良說明,「因為型很像拐子一樣,希望土地公能來這裡巡一巡、看一看,希望說今年能夠大豐收。」

雲林有農民表示,中秋節是土地公聖誕,過去農民為祈求農作物豐收,會準備土地公拐插在農田上,但這樣的習俗漸漸消失,今年林內鄉九芎福德宮也教導在地學生製作1200隻土地公拐,要分送給當地農民。

林內鄉學生說道,「從來沒有做過,第一次,拿回家後我也要拿去插在田裏面。」

九芎福德宮主委宋新發說:「傳統的土地公習俗是紀念與歷史 ,不然現在情況都忘記怎麼去插,要怎麼去拜拜都不知道。」

廟方表示,隨時農機具普及與進步,插土地公拐習俗越來越少見,希望這次透過教孩子製作土地公拐分送給農民使用,讓地方習俗文化由來及意義不被民眾忘記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