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院今(23)日表示,針對日前研議的增設「不領取普發現金」選項,由於若在領取網站額外設置「不領取」頁面,需建置另一套防止個資遭冒用的身分驗證系統,可能因此延宕發放時程,決定維持原有5種普發現金領取管道,不另行增設「不領取」選項。
行政院11日通過包含普發1萬的韌性特別條例預算案後,法師釋昭慧號召拒領,並建議在普發現金登記網頁增設「國家續命專款」選項。行政院長卓榮泰19日接見釋昭慧等人時,曾表示會聆聽相關意見,研議增設「不領取」選項可能性,引發各界討論。
行政院23日回應,相關部會研議後認為,若增設「不領取」選項,必須在普發現金官網增開頁面,且須建置另一套身分驗證系統,否則勢必增加個資被冒用的風險;若要額外建置該驗證系統,可能就會延宕整體發放時程。
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說明,在此考量下,政院最終決定維持原有5種領取管道,不增設額外的「不領取」頁面,讓發放1萬元的過程更單純順暢。
行政院也對民間團體希望守護國家財政的倡議表達感謝,強調將持續傾聽各界建議,並尊重每一位國人領取普發現金與否的自由選擇。
根據行政院公布的5種普發1萬元領取方式,包含登記入帳、ATM領現、郵局領現、偏鄉造冊發放,以及特定對象直接入帳等。若立院於10月上旬三讀通過特別預算案,民眾最快10月下旬起即可領到普發的1萬元現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