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即將進入尾聲,展望接下來的秋季天氣,氣象署分析,目前熱帶太平洋海溫呈現西暖東冷型態,反聖嬰現象有發展趨勢,過去類似的海氣狀態下,秋季台灣降雨有偏多,颱風活動區域有較靠近台灣的趨勢,不過不同個案,對台灣的影響程度不同;也預估在10日後,低壓帶會變得比較活躍,不過不確定性仍高。
三峽祖師爺廟前,遊客有的撐傘有的戴帽,29日全台最高溫就出現在新北市三峽,午後高溫站上了38.7°C。當地遊客也覺得超乎想像的熱,並表示能躲進室內就躲,另外還準備袖套還有帽子防曬,下山就到店內吃冰。
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劉宇其指出,「明(29)日我們預計主要會出現36°C以上高溫,也就是氣象圖上暗紅色位置,主要會偏向雙北,以及中南部的內陸地區。」
氣象署表示,受偏東風沉降影響,再加上地形及熱島效應影響下,北部地區溫度會比較高,像是蘆竹和五股,也都出現超過37.5°C的高溫,專家分析,部分測站更可能設置地點,在都會非空曠區,散熱不易導致溫度更容易飆高。
前空軍氣象聯隊長林得恩表示,「白天太陽一出來以後,輻射加熱,熱氣沒有辦法有效的紓解,沒有辦法做散熱的效應,所以熱一直累積。」
而夏季即將結束,回顧今(2025)年7月陸續受到颱風、低壓帶及西南氣流影響,創下自1951年以來7月份雨量最多的紀錄。展望秋季,9、10月仍是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期,目前反聖嬰現象有發展趨勢,分析過去類似的海氣狀態下,秋季台灣降雨有偏多,颱風活動區域有較靠近台灣的趨勢。
氣象署預報中心副主任黃椿喜說道,「趨勢上我們可以看到北轉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,看起來有稍微偏高一點,秋季平均會受到1到2個颱風的影響,那另外就是秋颱容易受到東北季風共伴。」
氣象署監測,菲律賓東方目前是1個低壓區,在下週還會有熱帶系統再發展起來,下週初期熱帶系統會往琉球前進,暫時不影響台灣,10日後,整體低壓帶會變得比較活躍,屆時要再關注熱帶系統發展的情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