備戰亞錦賽、名古屋亞運 自由車協會聘3外籍教練

台灣自由車菁英選手輩出,近年在國際賽履創佳績,備戰明(2026)年的亞錦賽跟名古屋亞運,自由車協會聘請3位外籍教練,引進國際先進知識,也因為台灣始終沒有250公尺的場地,選手們將到國外進行3到4次的移地訓練以提升表現。

泰國亞洲盃自由車場地賽24日就要展開,即將出征的選手們士氣高昂。台灣的粉紅小鋼炮,雅加達亞運1銀1銅,35歲的黃亭茵仍在賽道上堅持。

自由車選手黃亭茵表示,「為整個自由車、台灣的自由車運動發展,我會覺得要有一個歷練較久的選手,在世界舞台去跑這樣,才有受到被關注。」

為了台灣的自由車運動發展,黃亭茵持續下去,且已入選名古屋亞運培訓隊。台灣場地衝刺王康世峰也是亞培隊一員,想到杭亞以0.11秒之差拿到第4名,無緣頒獎台,自認心態是關鍵。

自由車選手康世峰指出,「當時可能就是心理影響生理吧,比賽畢竟是我第一次亞運,那時候就很想把這面獎牌拿下來,但是就是很多細節沒有做好。」

黃亭茵和康世峰希望帶領較年輕的選手,去衝擊明年亞錦與亞運賽場,而協會也聘請外籍教練,從1位增加到3位。

自由車協會顧問李莉加表示,「關鍵在找到我們選手的問題,然後我們給他們下正確的戰略、給他們指導,讓他們在賽事當中,可以勇敢的去嘗試不同的策略。」

自由車教練楊東蓁提及,「早期有紅葉精神,我說自由車是落葉精神,比紅葉還要糟糕,但是我們就是一股勁,然後現在外籍教練來,他很堅持,很堅持的情況下,相關的單位會很重視這個情況。」

協會指出,目前以拚中長距離為主,但短距離和長距離也沒放棄,而台灣沒有250公尺的場地,選手們將到國外進行3到4次的移地訓練。選手李東霖也說,外籍教練相當重視時間精準與訓練週期化,感覺進步很多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