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杜絕假車牌,立法院在5月通過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第12修正案,汽車偽造變造及矇領車牌者,罰鍰提高至7萬2000元。交通部原建議7月15日施行上路,卻在14日中午發出聲明,修正罰鍰分類較多,另公路監理裁罰資訊系統調整及測試,還需要更多時間,上路時間會再公布。
2024年偽造車牌案件暴增至1271件,立法院今(2025)年5月修正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,要用重罰遏止,汽車偽造變造及矇領車牌者,罰鍰提高至7萬2000元,首度併罰非車主駕駛人3萬6000元。另外,號牌違規像是吊扣期間行駛、號牌遺失未補發且經舉發仍不改善等,皆比照危險駕駛開罰3萬6000元,另不同狀況,有車輛沒入、移置保管樣態。
新制原預計7月15日上路,確定延後。
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科長林政彥表示,「子法的條文內容再確認之外,其實最主要是實務注意面部分,我們有再重新盤點過一次。」
交通部說明,修正罰鍰分類較多,且另有累犯不同計算規定,另增加多項車輛移置保管規定,公路監理裁罰資訊系統調整測試,與相關車輛移置保管執法準備及教育訓練,較預期需要再多些時間,完成準備後會立即實施,時間未定。警政署表示,上週已接獲訊息,不過仍照原定期程,已完成第一線執法教育訓練。
警政署交通組組長陳明志指出,「裁罰的基準跟施行細則方面,我們也密切聯繫,交通部在修訂完後,一定會第一時間告訴我們警政署,我們也會來通令全國警察機關。」
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鄭瑞隆表示,「假車牌它只是一個表徵而已,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涉及到不法,更大的不法的一個行為,不法的利益跟不法的集團之行動。」
假車牌流竄,常淪為販毒、詐騙集團掩護工具,犯罪樣態多元,雖然目前實測網拍平台,輸入客製化車牌已搜尋不到,學者分析,此次修法已經將眾多違規樣態列出,確實對於第一線執法人員是考驗,重罰必定有遏阻效果,但假車牌背後的不法也是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