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魚市場內一片空蕩蕩,原本應該要舉行2025年魷魚首次競標活動的市場,卻沒有魷魚擺在現場,連競標活動也因此取消,原因就在於漁民沒有抓到魷魚。
日本築地場外市場海產盤商說:「過去每年是魷魚漁獲量很多,而且品質很好。」
北海道函館過去一直是日本魷魚的最大產地,但今年從6月1日開始解禁後,出海撈捕魷魚的漁船根本一無所獲,讓每年定期舉辦的魷魚首次競標活動,40年來頭一次臨時取消,必須延後辦理。
日本函館魚市場營業部長美之谷貴宏表示,「我在市場工作將近40年來,第一次發生這種事,居然在解禁日當天完全沒有魷魚漁獲。」
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數據顯示,日本的魷魚漁獲量在1968年高達66萬噸,但到去(2024)年卻驟減到只剩2萬噸,連57年前的漁獲量3%都不到。在市場大缺魷魚的情況下,魷魚售價水漲船高,部分壽司店業者乾脆放棄供應。
壽司店業者說,「魷魚售價現在一條大約500、600日圓,便宜時大約是100或150日圓,但因現在捕獲量一直都很少,所以太貴,我們就沒有用這食材。」
過去在北海道函館,漁民們上午出海抓到的魷魚,下午就能看到小販們走街串巷的到處銷售,讓居民能即時品嘗最鮮美的魷魚,這也成了當地飲食文化之一,甚至還在1980年代,發展出另類祭典節目「魷魚歌舞」,大人小孩都能琅琅上口。
但隨著氣候變遷,專家分析,一般魷魚會在九州地區海域出生,緩慢往北移動到北海道近海海域,卻受到日本近海的海水溫度、洋流變化影響,改變了魷魚的生長期、移動路線,導致北海道的魷魚量大幅減少,這讓魷魚漁民出海一個月中只有9天,一旦沒有收獲,生活就會陷入困境。
記者詢問,「今天收獲如何?」
函館魷魚漁民回應,「掛零。我後方的船、隔壁這條船,也都是掛蛋。」
在漁船油錢持續高漲下,在地魷魚漁民已經有不少人受到抓不到漁獲、無法生活影響,陸續賣掉漁船、轉業,就連相關海產業者、魷魚專賣店也因為魷魚供貨不穩定,無法應對客人訂單要求,陸續流失客源。
儘管函館市府針對魷魚漁船實施油錢補助,部分研究團隊進行試驗型養殖,但有技術和成本等課題難以解決,未來魷魚很可能將從函館的日常家庭料理中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