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東池上伯朗大道或新竹南寮,不少地方都出現拼裝電動車吸引遊客,但問題是有些地方沒有明訂管理規範,若遊客發生意外往往求償無門,因此立委也要求交通部訂定全國統一的指引,交通部回應在2個月內和各地方政府討論研議。
金黃稻浪隨風搖曳,騎上電動車徜徉其中,就是台東池上伯朗大道最大的賣點,不過絕美風光的背後卻也偶爾傳出零星意外。
連人帶車整台倒栽蔥,直接插進稻田裡,四輪拼裝電動輔助車的安全性,缺乏統一規範和管理制度,光是2024年,全國電動輔助自行車事故件數高達2325件,死亡24人、受傷2080人,但大多業者沒有營業許可,旅客也沒有投保,受傷時求償無門。
交通部運輸監理司副司長胡廸琦說:「電動車會有高度的因地制宜特性,所以在法規訂定的時候,當初就設定由地方政府來做主管,那其中包括它的給證、規格。」
行政院消保處科長王志宏說道,「交通部是不是可以協調各地方政府,在制訂這些規定的時候,那我們當然知道各個地方有一些不同的差異性,但是保險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都要有。」
拼裝電動車被歸類為「其他慢車」,屬於地方政府權責,但全台目前僅有金門、宜蘭、高雄、彰化、屏東、台東有訂定管理自治條例,而且有的規定要定期檢驗、有的要配備安全設備,各地方政府都不同調。
民進黨立委林月琴提及,「從登記到發給證照、規格、指定行駛路線、時間、甚至所謂的速度限制、安全事項,跟其他管理事項都納入到指引,甚至剛剛提的保險。」
立委李坤城也要求交通部訂定統一指引。
交通部允諾在2個月的時間內,評估地方的需要,研議討論是否訂定統一指引,如何兼顧觀光和行車安全,就等交通部端出具體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