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管會推個人投資儲蓄帳戶制 鼓勵民眾退休財務及早規畫

因應邁入超高齡社會,金管會預計7月推出「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」制度,鼓勵民眾及早進行中長期投資,建立退休保障。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,會請集保結算所和業者,進行第一階段建置,幫民眾建立個人帳號,再由業者讓利方式,提供各種退休級別商品,減免部分費用。不過學者提醒,投資都有風險,開戶無法確保穩定收益,恐怕衍生虧損問題。

今(2025)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%,為了及早因應,金管會將推出「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」制度,鼓勵民眾建立投資儲蓄帳戶。

台北市民葉小姐認為,「這個立意可能是好的,但是這個怎麼執行面是滿重要的。」

台北市民黃小姐則表示,「我可能去買股票、ETF各種投資的標的,可能都比這個基金的投報率還高啊。」

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,只要是本國居民都能投資,不過申購方式必須得限定期定額,每筆最低1000元,單一銷售機構只能開設一個帳戶。不過投資人要注意,如果未滿連續24個月成功扣款,原本購買投資基金,就不能再新增定期定額申購契約。

目前,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和日本相比,台灣是結合現有免稅政策,日本是投資收益免稅;投資標的,台灣以特定基金為主,日本則包含股票、ETF等標的,但台灣會提供經理費率低於1%和免手續費等優惠。

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,「將持續積極與財政部溝通,爭取新增政策誘因,如有成效未來可整合,第一階段之TISA帳戶資料與架構,快速建構更完整的TISA制度。」

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指出,「今日開了這個帳戶,你如果沒有辦法確保那個收益的話,它甚至未來會產生虧損,那可能就會衍生出其他的問題,對業者來講,絕對沒有什麼讓利的問題,讓利只有詐騙集團會講的話。」

學者表示,透過個人投資儲蓄帳戶,雖然能讓民眾多一筆儲蓄,提高風險承擔能力,但收益也得納入考量,才能確保民眾在退休生活有足夠經濟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