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委會透過專案要求1萬2千名的陸配,補繳除籍證明,否則將撤銷定居證,申請進入倒數,期限到30日截止。移民署20日公布最近進度,指近半個月有約2000人完成繳附喪失原籍證明,累積超過5000人。
移民署副署長陳建成說明,「針對民眾所遭遇的任何困難,或者窒礙難行之處,我們都會提供必要的協助,如果因為比較晚才能辦理,而來不及完成公證書驗證的流程,也不用擔心。」
移民署表示,也審核同意超過800人,透過具結方式替代或延後赴中國辦理,但加總起來的人數,只接近專案1萬2000人的一半,海基會表示,從4月到6月17日,已經發出7622件的除籍證明驗證書,比去(2024)年同期增加許多。
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說:「陸配也特別回到中國大陸,希望能夠辦理拿到戶籍除籍證明,但她最後沒拿到,有這種個案。那這種個案,我們最後會協調移民署跟陸委會,然後只要能夠提供相當的證明和資料,我們也會予以做協助和處理。」
對於陸配補繳過程,碰到哪些困難?羅文嘉表示,陸配回到中國辦理除籍證明,卻無法辦理佔大多數,但當事人只要能提供佐證資料,海基會就能協助。
此外,陸配有人身安全疑慮、10年未赴陸、重大傷病、年幼來台、已70歲以上高齡者、低收入戶等,符合具結條件,取代繳交除籍證明。但有陸配表示,身邊多數陸配50多歲,無法適用。
新竹縣寶山鄉新住民關懷協會理事長王翎鳳指出,「現在除籍的這些姊妹,大部分來台灣已經25年以上了,也找不到地址,也找不到人,父母親可能也不在了,所以這個對她們是最大的挑戰、最大的問題。如果說一半的人沒有拿到的話,政府這邊是不是有辦法協助一下這些文書跟行政上,要做一個什麼切割?」
陸委會19日表示,目前仍有陸配聯繫不上,也未提出申請,並證實有陸配被要求提出除籍證明,乾脆放棄台灣身分。王翎鳳表示,這恐讓陸配成為黑戶,呼籲政府伸出援手;但羅文嘉坦言,陸配沒回中國辦理,政府就無法協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