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蘭縣壯圍鄉壯東、廍後地區是宜蘭河最末端,排水系統流速緩慢且容易發生海水倒灌,民眾抱怨許多農地因水患,長年無法耕作,住宅也受到影響;水利署和宜蘭縣政府規劃,共斥資將近15億元,除針對排水門改善,也將在當地建抽水站,行政院承諾6年內完成相關建設。
宜蘭壯圍壯東排水每逢颱風、豪雨,就會因宜蘭河水位過高或海水倒灌,導致排水系統堵塞,引發嚴重的淹水問題,讓在地居民苦不堪言。
壯圍鄉民代表周永和指出,「東港土地總共5、60公頃,差不多占地差不多3、40公頃都沒有在耕作。」
壯圍鄉民代表林榮華表示,「所以這個水如果沒有解決,壯東第一大排多年來每年颱風來都要淹水。」
除了壯東排水,廍後排水也有一樣問題,根據宜蘭縣政府統計,過去風災這兩地最多約有1800公頃的土地泡在水裡,深度最深可達1.5公尺,除了影響農田耕作,住戶也飽受淹水之苦。
第一河川分署長董志剛說明,「適度地採用備用電源,包括我們風力、光能儲能的設施,所以說這個完成以後是屬於一個比較新穎、新式的水門。」
宜蘭縣水利資源處副處長黃竣瑋回應,「閘門如果關閉的話,它其實內水的部分是沒有辦法排除的,所以為什麼我們策略上面會用抽水站的方式來做處理。」
由於兩條排水系統共3座排水門都已經老舊,且只能人工操作,無法即時啟閉,水密性也不佳,水利署將斥資2.46億元辦理改善,縣政府也針對水患問題提出改善計畫,要在當地進行渠道整建並設置抽水站。
行政院政務委員陳金德提到,「不管是系統性治水也好,還是說我們將來水流域的計劃也好,未來都有6年計畫,預算現在都在跟行政院爭取當中。」
縣政府提出的改善計畫,總經費約12.41億元,用地範圍在去(2024)年9月已獲經濟部核定,行政院則承諾6年內協助完成相關建設,要徹底解決當地水患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