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格不符當地需求等因素影響 專家分析美國車難攻日市場

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曾經說過,日本路上都看不太到美國車,指責日本的汽車安全標準是一種非關稅壁壘障礙。日本業者表示,當進口美國車時確實得通過許多測試跟檢驗,光是1台車至少要多花400萬日圓的檢測費。不過有專家表示,美國車體積大、排氣量大,不符合日本人的需求,而且許多美國車廠的汽車產地也不在美國,就算增加進口也不一定對美國有直接幫助。

Skyauto社長村上周平說:「倒車燈改掉之後,要另外裝設在這裡。」

一一點出需要改裝的地方,對著外型霸氣的美國通用Sierra貨卡,日本進口車業者卻一臉無奈,因為汽車標準不同,美國車要在日本上路得面臨重重關卡。

公視國際記者施勗皓報導,「美國進口車開到日本,可看到除了身形相當龐大以外,業者還透露像是車燈等等的標準,也和日本不大相同。」

除了方向燈閃爍方式的標準不一樣,美國的紅色剎車燈到了日本也必須改成橘色。另外,業者還拿出排氣、噪音等檢測費用,加一加光通過日本標準,花費至少400萬日圓起跳。

Skyauto社長村上周平說:「排氣量的檢測,歐洲進口車也要花錢,還有3.5噸以上汽車的剎車測試,還有最困難的就是加速時的噪音測試。所有的新車全都無法進口,目前狀態滿嚴峻的,祈求他們早日放寬標準。」

業者的聲音正是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的心聲,他指出日本汽車安全標準就是一種非關稅壁壘。根據統計,2024年日本出口美國的汽車超過130萬輛,反觀進口美國車僅有1萬4000多輛。

但專家認為安全標準,並不是造成進口量差距懸殊的主因。

汽車評論家國澤光宏指出,「美國人和日本人對汽車的喜好不同,美國車不符合日本的道路環境,日本的道路狹窄,就算強求要人家買也不會有人想買,所以我想是很困難的。」

日本道路和停車場設計本來就比較狹窄,移動範圍也不像美國麼遠需要大排氣量,反觀日本國產輕型車K car更符合民眾需求,就算美國車銷售成長,也不一定有直接幫助。

汽車評論家國澤光宏表示,「日本有進口的美國車,例如GM、凱迪拉克(Cadillac)、Jeep。進口的13款車種,只有3款車種是在美國生產,其他都是在中國、印度生產,再運到日本來的。」

為了縮小貿易逆差川普發動關稅戰,還到處指責各國有非關稅障礙,但實際成效如何,就看市場反應給出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