佇澎湖,有兩个愛澎湖嘛愛藝術的人:一位是已經80幾歲的退休老師呂坤翰,伊用採集褒歌的方式來記錄澎湖;另外一位是欲50歲、佇澎湖做研究的吳明翰。怹兩人因為有仝款的興趣,自按呢變好朋友;目前怹咧合作,一个負責創作、一个記錄,鬥陣出一本冊,號做《用褒歌講故事的人》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)
「西坪西溝是阮兜,厝後懸懸是山頭。」
這位咧唱相褒歌的是82歲的呂坤翰,伊自細漢佇澎湖大漢。伊講囡仔時澎湖無電視、無電火,上快樂的時陣就是阿母唱褒歌予伊聽,毋過因為無紀錄,這寡褒歌已經漸漸仔失傳。
澎湖褒歌創作者 呂坤翰:「較早彼是口傳,所以攏毋知啥人編的,所以人若走、過身矣、搬走,這塊島褒歌就斷掉矣。」
大漢了後伊來到臺灣本島做老師,生活真無閒。逐改轉去澎湖就發現會曉唱褒歌的人愈來愈少,規个島上就賰一个人會曉唱褒歌。所以伊退休、較有時間了後,就開始創作,對2002到今攏總創作1200條的相褒歌。
澎湖褒歌創作者 呂坤翰:「轉去的時陣發現講,這兩年島的人攏走了足濟的,會曉唱歌的人干焦一个老人。我落尾想講,我就退休矣,我攏有時間矣,我猶閣足有興趣的,不如我就家己來創作看覓。」
這改也和伊的好朋友吳明翰鬥陣出一本冊,予做《用褒歌講故事的人》。伊和吳明翰兩人差40歲,毋過兩人攏真佮意澎湖、佮意大海,一个寫褒歌、一个愛攝影,兩人鬥陣完成這本冊。
澎湖褒歌記錄者 吳明翰:「阮是想講如果咱若有一个機會合作,共你遮的作品內底精選出來,透過新的方法落去編,希望講澎湖的學生囡仔,閣重新來熟似爸爸媽媽,甚至是阿公阿媽,彼个年代定定咧唱的褒歌。」
為著欲共老師的相褒歌傳予後一代的囡仔知,這本冊毋但請台語老師做正確的台文翻譯,閣有華語的解說,連邊仔的英文解說攏是吳明翰親身落去翻。希望透過文字,共澎湖的聲音、澎湖的特色記錄落來。
記者 鄭亞宣 林郁凱 臺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