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中與美進行第3度關稅談判 石破茂:擬擴大美農產進口

英國和中國陸續與美國針對關稅達成協議,日本政府也預計5月中旬再度赴美談判。目前日本可能提出的條件包括擴大對美國的貿易,像是增加白米、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的進口,或是針對川普(Donald Trump)點出的「非關稅壁壘」等進行協商。但日本學者說,川普把貿易逆差縮減為零的目標,在國際經濟學上是很沒常識的,認為日本政府不應該過度配合美國而犧牲自己的利益。

中國和美國針對關稅達成協議,日本政府也預計5月中旬將第3度赴美談判。

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說:「各國有各自的立場和狀況,與美國協議的時程、合意的內容及時間點,當然會有所不同。」

美日歷經2次協商,日本首相石破茂說,擴大進口美國農作物是可能的選項,但絕對不會犧牲日本農業。

公視國際記者施勗皓報導,「面對美國川普關稅該如何談判,日本現在浮現2個可行選項,一個是擴大與美國的貿易合作;另一個則是川普點名的非關稅壁壘障礙。」

貿易合作上,包括擴大汽車投資和造船領域合作;在進口部分,如果增加美國白米進口,有望緩解日本米價高漲問題。另外,美國大豆主要出口地為中國,在美中關係緊張下,日本或許能分擔出口量,還有玉米主要的美國產地大多為川普鐵票區,更有利日本作為談判條件。

只是日本對進口大豆和玉米本來就沒有課徵關稅,因此空間恐怕有限。

千葉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伊藤惠子認為,「日本可以試著喊出增加農產品進口,但也不會因為這樣,美國貿易赤字就立刻縮小。我覺得目前現階段,美國對汽車鋼鐵鋁關稅根本就沒有要調降的意思。」

非關稅壁壘方面,川普在社群媒體上列出了8大項,其中指責日本用保齡球砸車來當作安全標準。

日本政府駁斥不符事實,學者也說放寬美國車進口標準,也不一定能在日本大賣。

千葉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伊藤惠子指出,「就算放寬標準,可以用美國的基準出口到日本,但美國車在日本可能也不會賣得很好。國際經濟學上,要把貿易赤字為零作為目標,本來就是沒常識。」

雖然美國和英國中國陸續達成協議,但學者認為與其勉強迎合美方要求,日本更應該穩住陣腳,一步步協商出最有利條件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