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管署13日指出,截至5月11日,國內累計已有73例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,其中本土病例56例及境外移入17例,本土病例數為近3年同期新高、境外移入病例數則為8年同期新高。
境外移入案例以中國、泰國為主,其中中國的疫情數為去年同期2倍,此外國際A肝疫情也有上升趨勢,其中日本的疫情比去年同期高,病例主要分布於東京;印度、匈牙利、捷克、美國洛杉磯郡等地也出現疫情上升情形。
A肝如何傳染?
根據台大醫院資訊,人類會感染的肝炎有A、B、C、D、E等5種,其中A肝主要透過糞口傳染,因此若不慎食用遭患者糞便汙染的水源、食物就可能染病;早年台灣政府也曾大力推行免洗餐具以降低A肝傳播。
食藥署指出,冷盤、三明治、沙拉、水果和果汁、牛奶及奶製品、生鮮魚貝類及冷飲都是易受汙染的食品來源。
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明,今年本土病例中有1起本土群聚,經疫調後確認4個確診個案互有關聯,其中2個案為同住關係、另外2個案則是同事與公司清潔工,顯見傳染途徑多元,可透過親密接觸、共食、清潔工作等方式傳播。
預防A肝的最佳方式就是注重飲食衛生,絕不生食;飲水要煮沸後才可飲用;在預備食物、進食前與如廁後都應以肥皂洗手;聚餐共食時也應使用公筷母匙。
會出現哪些症狀?
A肝的潛伏期平均為28至30天,會出現發燒、肌肉酸痛、疲倦、食慾不振、腹部不適、噁心等類似感冒的症狀,幾天後會出現茶色尿、眼白變黃(黃疸)等肝炎症狀。
與B肝、C肝會產生後遺症不同,絕大部分的A肝都可痊癒,後續也不會出現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等症狀,僅有少部分會演變成猛爆性肝炎,死亡率約0.1至0.3%。
疾管署表示,政府有提供1劑公費A肝疫苗給符合條件的接觸者接種,暴露後14天內接種的預防成效高達95%以上,保護力持續3至5年,提醒A肝確診個案配合疫調,提供家庭成員、同住者及親密接觸對象,以利及時提供疫苗。
國內A肝出現年輕化趨勢
羅一鈞指出,前年罹患A肝的年齡層以60歲以上為主,去年為40至49歲,今年則是30至39歲佔48%;以縣市劃分的話則以台北市16例、新北市14例、台中市9例最多,顯見國內A肝患者有年輕化、往都會區集中的趨勢。
疾管署分析原因,認為可能疫情解封後出國旅遊暴增有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