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琦玉縣這間美式老爺車廠專修各式經典車,這裡有中規中矩日本車看不到的流線型車款,每一輛都格外拉風,像是1970年的雪佛蘭Nova,還有1954年的別克Roadmaster,可說是經典老爺車愛好者的寶窟。
經典美國老爺車廠Y-Tech經營者福田陽介表示,「對沒有接觸過的人來說,美國車給人的印象是很大、耗油,而且比日本車容易壞,但其實日本人也覺得美國車很酷,很多人都覺得它們很棒。」
在日本,造型奇特的美國經典老爺車頗受歡迎,但美國新款房車就不太常在路上看到,甚至比歐洲車還少。
根據法新社數據,日本豐田是美國銷量第2大的汽車品牌,2024年在美國賣出230萬輛;反觀美國汽車龍頭通用,去(2024)年卻僅在日本賣出587輛雪佛蘭與449輛凱迪拉克,至於福特汽車甚至早就退出日本市場。
福田陽介指出,「在日本幾乎看不到美國車經銷商,雪佛蘭的經銷商就非常少,其實像Malibu這款小型雪佛蘭很不錯,車身大小和Toyota Mark X或Crown差不多,但因為賣的地方很少、維修也不方便,所以大家就去買Crown。」
日本模特兒經紀公司經理藤本由香說道,「我從沒考慮過買美國車,日本車品牌選項多,又有家庭車等多元車款,外國車太大、耗油,整體來說還是日本車好。」
但這也並不代表日本人排斥外來品牌車輛,像是2024年賓士在日本的銷量就超過了5萬3千輛;包括Mini在內的BMW,則賣超過5萬2千輛,確實比美國車多很多。
日本Car Top雜誌就分析,相較之下,德國車商提供的設計多樣化,更符合日本人的審美,加上大多數德國進口車都會將方向盤改成右駕,但美國車就不會這麼做。
川普的25%追加關稅,對一向少買美國車的日本市場投下了震撼彈,對日本企業的殺傷力也開始浮現。
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表示,「日本汽車製造商正面臨嚴峻情勢,其中一家企業每小時虧損高達100萬美元,這個不便說太多。」
汽車產業供應鏈涉及範圍很廣,是日本經濟重要支柱,美國又是日本汽車出口的最大市場。赤澤亮正表示,在美國25%追加關稅進逼之下,日本車的利潤已呈現微薄化,每出口一輛車到美國就是虧損。
而現在美日關稅談判已經進行到第2輪,卻仍未找到共識,更不用說達到「雙贏」。
日本首相石破茂說,「我們非常遺憾,對汽車零件的加徵關稅今天生效,我們的立場不變,將持續要求美國就一連串的關稅措施重新審視。」
日本經濟新聞分析,在汽車產業上,「日美雙方都承載著不容妥協的國家利益」,尤其川普政府對汽車和零組件的關稅要求寸步不讓,這場世紀談判未來仍將是困難重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