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生籲氣喘治療勿仰賴吸入劑 關鍵在抗發炎

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,臨床上表現常是反覆咳嗽,嚴重時會感覺胸悶、呼吸困難,甚至吸不到空氣的感覺,全台大約有200萬人罹患氣喘。醫生指出,患者使用的緩解型吸入劑只能暫時擴張支氣管,不可依賴,真正有效的關鍵是抗發炎治療。

有氣喘病史的民眾對吸入劑並不陌生,但胸腔科醫師臨床發現,常有患者錯把急救用的短效緩解型吸入劑,當作日常保健用,甚至一年使用超過3支,胸重學會指出,緩解型吸入劑只能暫時擴張支氣管,真正有效控制氣喘的關鍵是抗發炎治療。

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副秘書長劉景隆指出,「那我們一般當作急救用就是有症狀的時候來吸一口,那就可以改善很多的一些的表面上的症狀,可是在這種氣喘底下的這個發炎沒有受到控制,所以很重要的抗發炎才是重點。」

胸重學會針對中重度氣喘患者普查發現,合併使用緩解型吸入劑的病人,口服類固醇使用率,高於接受抗發炎治療的病人將近3倍,醫生強調,雖然抗發炎治療的時間需要幾個月到數年,無法短期見效,但才是控制氣喘的根本之道,也才能降低國內急診和住院等醫療負擔,目前全台共有745家院所參與全民健保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。

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明,「醫療院所內納入這個照顧管理,個案管理的病人有多少?你怎樣去減少病人反覆去住院,或是反覆去急診所發生的機會?」

國際指引建議,嚴重型氣喘應考慮加上生物製劑治療,如果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,可能產生骨質疏鬆、胃潰瘍等健康風險,只要用對藥、少依賴,就能讓氣喘不再反覆發作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