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、校長可宣布低溫假 高溫假難定義仍沒法制規範

近期人事行政總處公告最新「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問答」,針對低溫寒害,依舊沿用前一年做法,如果寒害造成交通、水電中斷或是供應困難,經授權的鄉鎮市長或學校首長可以發布停班課。至於高溫期間是否停班課,仍因為高溫難以明確定義,不宜用法制化規範。

強烈大陸冷氣團侵襲,3月新竹尖石部分地區成雪白一片,秀巒村新光國小因此停課,隔壁的玉峰村維持上課,村長說要時時觀察路面是否危險。

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長林清文指出,「路面結凍都會打滑。」

連兩年都遇過下雪的復興區,區長表示去(2024)年緊急通知停班課,今(2025)年卻沒有,差異就在於去年路面下雪打滑,今年沒有,身為第一線的他們最清楚狀況,校方也可宣布停課,但通常還是透過公所來回報市府。

桃園縣復興鄉區長蘇佐璽表示,「權限給我們,但是我們基本上還是會先呈報給市政府,原則上市政府都會完全尊重我們第一線的判斷。」

人事行政總處公告最新「天災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Q&A」,低溫寒害停班課,仍維持經縣市授權的區鄉鎮市長與學校首長可發布,不過高溫則因為難定義,維持不宜法制化規範。

關注高溫調適的環境部長彭啓明解釋,台灣高溫發生在白天幾個小時,晚上通常會降溫。

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,「我們跟這種所謂的大陸性(型)的國家,整天都會超過30幾度不太一樣,所以要定義出符合高溫假的標準、對身體的危害,的確很困難。」

彭啓明表示,中小學有冷氣,影響降低,但戶外勞工仍是高風險族群,而在氣候變遷調適責任下,環境部將在暑假前邀集相關部會籌組對抗高溫的聯盟,做出國家因應高溫方案。